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090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

作者 王志博  张永根  辛杭书  刘薇  夏科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动物营养学报 

年卷期 2011年12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816.7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剂量  瘤胃发酵  氮代谢 

文摘内容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组(MON,阳性对照)以及0.1、1.0、10.0和100.0 mg/L海南霉素组(H0.1、H1.0、H10.0和H100.0)共6个组。发酵24 h后立即测定pH,然后采集样品用于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肽、氨基酸、蛋白酶和脱氨酶的测定及DNA的提取。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100.0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并提高了pH(P<0.05);H10.0、H100.0和M ON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与丙酸比(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H0.1和H1.0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无显著影响(P>0.05)。H10.0、H100.0和MON增加了肽、氨基酸浓度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和脱氨酶活性(P<0.05)。H10.0、H100.0和M ON也显著增加了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和总普雷沃氏菌(genus Prevotella)的相对拷贝数(RPS),显著减少了原虫(protozoa)的RPS(P<0.05)。H10.0、H100.0和MON显著减少了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的RPS(P<0.05),对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ruminantium)、埃氏巨球型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从对瘤胃发酵调控和增加非NH3-N流量2方面考虑,10.0 mg/L海南霉素为最适剂量;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的调控模式与莫能菌素相似;海南霉素是通过对普雷沃氏菌属细菌和原虫的数量的影响来调控氮代谢。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