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大力推进科技援藏
——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西藏之行散记
为推进援藏工作,加快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设步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一行于7月10日-17日视察了西藏自治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等工作并重点就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科技方面的广泛合作及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设等领域深入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战略性指导建议,为今后科技援藏工作以及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历史责任,立足高原创新
2003年7月10-12日,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等一行在林芝地区考察工作,并于11日晚在其下榻的林芝宾馆亲切接见了青藏高原研究所全体管理人员,对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发展方向、研究所的选址进行了指导。参加人员包括中科院资环局局长傅伯杰、办公厅副主任潘教峰、中科院资环局综合办公室主任赵千钧、办公厅秘书王辉以及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刘小汉、高星、武红、高迎春、李培祝、安宝晟、周学君等。会议由陈宜瑜副院长主持,姚檀栋所长简要汇报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设进展情况,路甬祥院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路院长说,自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科院的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机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凝练科技目标,精练创新队伍,提升了我院的创新能力。从结构上讲,通过调整和改革,将原来170多个单位精简为目前的94个法人单位(包括支撑系统),其中研究所从原来的123个整合到现有的85个;当然,我们的调整是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而决定的,我们在整合一些研究单元的同时,还根据需要建立了一批新的研究单元,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例如,在上海,我们将原脑科学研究所调整为神经科学研究所,并请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蒲慕明先生担任所长;我们在上海还建立了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在广州,与广东省及广州市政府正在共建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在北京,我们正式组建了基因组研究所和青藏高原研究所,这些都是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和当前国家、社会的需求而进行的战略部署。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立,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过程。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立不仅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从科学认知上讲,青藏高原隆升后对亚洲乃至全球变化的响应还有待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机理及地球动力学问题还有待探索;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理单元,其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态、生物资源、物种进化过程,以及物种对环境的响应等科学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因此,加强对该区域的认知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另外,开展对青藏高原的研究,也是政治的需要。西藏地区作为中国领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她的研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在科学的制高点上取得发言权,才能从更深的层次和角度揭示西藏发展的规律。
我们对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学定位包括三个方面:(1)地质与地球动力学;(2)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亚洲,包括东亚、南亚次大陆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3)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包括生物多样性、基因资源等以及对其的认知和开发利用。
中国科学院在西藏成立青藏高原研究所,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如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法国、德国、瑞典,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纷纷表示,他们不但会派专家来华工作,而且还会在资金上有一定投入,共同开展青藏高原区域的研究。尤其是日本,因为他们的环境也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因此,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显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表示出极大的与我们进行合作的诚意。这些都表明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外部环境很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国内各部委对成立青藏高原研究所重要性认识上的共识,这表明成立青藏高原研究也具备了良好的国内条件。这些国内外因素都是有利于青藏高原研究事业的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虽然成立青藏高原研究所具有极大的战略和科学意义,但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青藏高原研究的起点要求高,开展青藏高原研究要立足国际前沿;二是人才问题,由于青藏研究的高起点,因此对研究所的人才储备要求更高,就是说能否真正吸引到高层次的人才到青藏高原上来从事研究工作,并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事长期连续的研究工作。 要解决好这类难题,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立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要坚持在拉萨建立研究所本部,要坚持“立足高原,研究高原”。同时,在北京、昆明成立分部,三个部分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定位各有侧重,稳扎稳打;各领域的研究要做到“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成功一个”。地质、地球物理、全球环境变化的观测和研究可集中在拉萨和北京进行,北京可适当侧重些室内研究;生态、生物研究要强调极端环境的特色,并且与西南种质资源库建设结合起来。青藏高原研究所实行一所三部的运行机制,这三部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不要各自为政、争资源、争地位。因此,中国科学院在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选拔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力气,由原寒旱所的姚檀栋所长担任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在此基础上,把管理体系首先建立起来,你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选好,这是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关键之关键。我想对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谈一点自己意见:
首先,要选好人。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真正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成绩的,还是那些在国内脚踏实地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因此,你们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真正把那些立志扎根国内、立志扎根青藏高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立志献身青藏高原研究的“永久牌”,而不是“飞鸽牌”,我们要有一支业务水平高、具有献身高原科技事业的队伍。
其次,要“广开才路”。我们不要指望把所有的青藏高原的研究内容都包含进来,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把所有优秀人才全部吸引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因此要有灵活的体制和机制,保证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为我所用”。譬如,可以考虑适当吸收一些高水平的科学家、海外学者以顾问、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等“两边走”的形式(每年3-4个月)来进行合作研究,但这种人绝对不宜过多,要保证质量。我们招聘的人才还是要以“Full-time”为主,毕竟“Part-time”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不适合研究所长远发展的需要,这些科学家可以更多的起些旗帜和指导的作用。
第三,要选择那些具有勤奋精神的科学家。从科学发展的规律来看,有些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理论基础研究是需要一些个人的天分,如数学、物理等学科;但有些学科,如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勤奋。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唯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爱因斯坦也说过,成功就是99%勤奋加上1%天分。居里夫人同样认为,勤奋是第一位的,并且她的成绩是在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并且由于对放射性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而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取得的。
第四,对人才的要求要德才兼备。无数事实证明,“德”已成为影响一个科学家能否取得较大成绩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工作中,主观上要求做好对人才的考察,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考察人才、选拔人才。当然,学科带头人的招聘要与学科发展、研究领域相结合。
第五,关于人才来源。人才来源渠道很多,首先应该瞄准国外,当然也要吸收国内优秀人才。至于院内人才,我看西部的人才就不要吸引了,而发达地区,象北京、上海,可适当吸引一些,这些地方人才相对比较集中,适当的分散无论对原单位,还是对青藏高原研究所都有益处。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设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譬如,选址问题、周围的工作环境问题等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今天,我参观了西藏大学的农牧学院,总体感觉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我原以为他们只教教书、做点简单实验,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他们的研究水平不是非常高,但他们的工作是认真的,真正脚踏实地的对西藏的发展做了一些贡献。同时,他们安心边疆工作和为科学的献身精神也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对科学认知的共性,也开拓了我们寻求合作伙伴的空间,我们回拉萨后还要去参观西藏大学等科研单位。我想,在西藏地区我们应该并且能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野外台站建设和研究中,做到学科交叉。
青藏高原研究所选址问题是我们此次之行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所和院机关的同志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可能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与自治区领导交换意见。
通过两天来的参观,我越来越感觉到生态和资源问题对西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研究所的定位中要有适当的考虑。昆明植物所的部分研究内容与青藏所建设种质资源库是有联系的,但也有差异。所以,要在协调关系的同时,应该在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把好的学术带头人的招聘工作做好。
今天,跟青藏所的同志见个面感到很高兴,有很多艰苦的工作需要大家去完成,希望青藏所要尽快把选址事情做好,将所址确定下来,在2005年前将拉萨总部建设好,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贡献。
二.建立青藏高原研究所,推进创新工程纵深发展
7月13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在自治区政府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本部)座谈会。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傅伯杰局长、潘教峰副主任、姚檀栋所长以及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杨传堂、徐明阳、李光文等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主持。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建立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必要性及主要目标。
路甬祥院长在听取了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国土资源厅、农科院及拉萨市领导同志的发言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此次考察团一行对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说,这次西藏考察主要由三个目的:一是了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二是推进中国科学院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援与相互合作;三是了解西藏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通过考察亲身感受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当前西藏经济发展、局势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现在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历史时期,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科学院加大对西藏自治区的支援力度和加强合作的信心,增强了建设好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信心。
路院长强调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这个科学判断也完全适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了更快更好的把握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加快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路甬祥院长说,建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是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决策,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我国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地。同时,中科院聚集了许多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也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因此,是国家的知识库、人才库和思想库。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并且作为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有很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对青藏高原在缺氧、高紫外照射的条件下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以及青藏高原在新造山运动期间形成的丰富矿产资源没有一个深入的、科学的认识,我们对她的保护和利用就没有科学依据,这也是我们下决心筹建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用更高的技术手段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规律,认识青藏高原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并把这两方面的认识结合起来,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中国科学院要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科技支援、服务力度,促进与西藏的科技合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的工作,为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科技援藏要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特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与成果支援为重点的新的科技援藏模式。路甬祥院长指出中国科学院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与西藏自治区的合作:(1)生态农牧业;(2)有特色的生物、矿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4)遥感及应用;(5)山地灾害的研究、预报及防范;(6)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恢复等。
向巴平措主席在座谈会结束时说,路甬祥副委员长的讲话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贯彻路甬祥副委员长讲话的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开创援藏新局面
7月14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和中国科学院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中科院科技援藏工作汇报会。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傅伯杰局长、潘教峰副主任、李和风副局长、姚檀栋所长及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杨传堂、李光文、崔玉英、洛桑江村、白玛赤林等参加,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主持了座谈会。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援藏干部赵南先、李立华、张晓峰分别以《西藏的自然与生态保护建设》、《西藏旅游产业化工程建议》、《西藏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与建议》为题做了发言。路甬祥院长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对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多年来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援藏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国科学院选派到西藏挂职干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向到西藏挂职的各位干部表示敬意。他说,听了三位的发言,很高兴的看到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换,积极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胆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有创意的和有科学依据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中国科学院选派的赴藏挂职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比较高,并且有一定的科研管理经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因此,他们也特别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特别的收获。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援藏挂职干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安心高原、发挥专长、取得成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中科院党组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共同做出的从中科院选派科技干部到西藏挂职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既是中国科学院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也是发挥中国科学院人才、科技优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形式。中国科学院科技援藏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从挂职干部的专业特长和所担任的职务来看,也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路甬祥院长还对我院的科技援藏干部及今后的选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说,总结过去,我们的工作仅仅完成了第一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值得骄傲。挂职干部要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把学习理论与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挂职干部都有业务专长,都学有所成,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管理经验。但是学无止境,我们原来从科学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知识,固然是优势和专长,但要解决西藏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学科共同发挥作用,而且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法律、行政组织与管理,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要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西藏工作,一定要向老同志学习,特别是要向少数民族干部学习,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做廉政勤政的模范,始终坚持为党为公,执政为民。希望同志们发挥中国科学院与西藏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任职期间促成几个有长远经济社会效益的合作项目,真正使西藏受益,进而建立起今后持续合作的基础与平台。总之,一句话,希望同志们胸怀全局、努力学习、求真务实、严于律己。
路甬祥院长还对我院的科技副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管理部门在做好选派挂职干部的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离任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使其在不同的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杨传堂在座谈会结束时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藏工作,表示忠心感谢,表示将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援藏工作,加大交流与合作力度。他说,路甬祥副委员长在讲话中对中国科学院挂职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切实把中国科学院科技援藏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7月16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座谈会,共商中国科学院与西藏合作的长远规划。路甬祥院长与向巴平措主席在协议书上签字,陈宜瑜副院长、傅伯杰局长、潘教峰副主任、姚檀栋所长及自治区领导徐明阳、李光文、群培、土登才旺、吴英杰出席,自治区常务副书记杨传堂主持了签字仪式。杨传堂在签字仪式上指出,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资源,实施科技对口援藏,使西藏能够尽快与内地乃至世界先进科技接轨,缩短与内地、世界的差距,实现西藏在科技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在路甬祥副委员长的亲自关怀下,经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协商,决定双方进行长期的科技合作,这必将促进我区科技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极大的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签字仪式结束以后,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一行与自治区领导举行座谈,向巴平措主持座谈会,常务副书记杨传堂做工作汇报,自治区领导布穷、徐明阳、李光文、洛桑顿珠、群培、土登才旺、吴英杰、白玛赤林、顿珠等出席了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首先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全区各族人民向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支援西藏的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杨传堂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路甬祥一行汇报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在讲话中表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路甬祥副委员长此次西藏之行为契机,全面提高对科技援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援藏工作的纵深发展。
杨传堂在汇报中回顾了西藏十几年年来西藏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央第三次和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两个里程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区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经济、稳定局势两件大事,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保持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势头。西藏进入了稳定与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今后,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树立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基础的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促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路甬祥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来藏考察领略了西藏高原雄浑壮丽的河山,亲身感受了西藏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一行所见所闻,深深感受到从1989年西藏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以来,西藏出现了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政通人和、局势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进入了自和平解放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对西藏工作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对西藏给予大力支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的结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也是非常宝贵的,为西藏今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甬祥指出,这次来藏考察,我们与西藏自治区领导一起,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之间紧密的科技合作与取得的成效;展望了今后进一步提升科技合作水平、层次与实效的途径、方式和领域;签署了西藏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协议。协议的签订应该说是我们过去半个多世纪合作成果有了一个新起点,把我们半个多世纪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坚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西藏一定能够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没有西藏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藏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国科学院将动员全院力量不断加大知识、人才和科技援藏力度,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主持座谈会时说,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来藏的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和中国科学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特别关爱。路甬祥副委员长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给了我们极大的教育、启迪和鼓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路副委员长讲话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报答党中央、全国人大和中国科学院关心与厚爱。
五.发扬优良民族传统,保护优秀民间文化
7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率人大考察团一行参加了西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及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李光文等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主持了座谈会。座谈会上,自治区文化厅、社科院新闻出版局、文联、藏语文指导委员会、西藏博物馆的负责同志先后发言认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全面继承、保护和发展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路甬祥副委员长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在祖国大地上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延绵不断的内在动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全力以赴加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同志们的发言充分说明,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了全力挽救和合理开发利用。
路甬祥副委员长指出,我国不仅有大量有形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还有大量同样宝贵的无形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既是世界古人类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联系、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包括藏文化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相对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还是滞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也是严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保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不仅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因此,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多样性和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西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科学的继承、保护、发展、利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更好的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
六.重视人大工作,加强立法监督
7月14日下午,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光文等陪同下视察了自治区人大机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桑顿珠向路甬祥副委员长汇报了自治区人大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自治区建立38年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极其常委会从西藏实际出发,按照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的原则,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应有作用。一是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二是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三是人大制度建设和自身建设得到改进。路甬祥副委员长充分肯定了自治区人大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全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这归功于中央对西藏工作正确的方针政策,归功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根据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执行的结果。同时,自治区人大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人大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保证,自治区人大在立法、执法监督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自治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相信有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有西藏50多年来所奠定的良好的工作基础,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相信西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视察结束时,李光文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长期以来给予西藏人大工作的关心、重视、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路甬祥副委员长的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教育。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路副委员长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西藏人大的各项工作中,努力把我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七.亲切关怀,殷切期望
连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一行先后考察了林芝地区、拉萨市和自治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部门。每到一处,路甬祥副委员长都要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在校学生、民族宗教人士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共商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大计。
7月10日下午至7月12日,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群培、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及林芝地区地委书记白玛朗杰、行署专员赵合等陪同下,视察了林芝县布久乡喇嘛岭寺、世界柏树王园林、林芝县八一镇公众村、工布江达县国家森林公园、巴松措和西藏农牧学院。生机勃勃的农村牧场、初具规模的城镇布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安居乐业的各族群众、成效不凡的援藏工作、前进中的农牧学院给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察中,路甬祥与地、县、乡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了解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号称“西藏电话第一村”的林芝县八一镇公众村,路甬祥一行考察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工作。他还兴致勃勃的走进白拉家,查看这家农户的生活状况。当看到白拉家宽敞整洁、显要位置悬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画像,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时,路甬祥十分高兴,并微笑着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小康之家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路甬祥十分关心西藏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西藏农牧学院,路甬祥一行先后到生物技术中心、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教学实习牧场、真菌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动物疾病检测诊疗中心、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考察,听取情况介绍,与学校负责同志和教学、科研人员共商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生态保护、建设大计。
7月13日上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徐明阳、李光文、吴英杰及拉萨市领导公保扎西、洛桑久美等的陪同下到拉萨大昭寺考察,受到大昭寺民管会负责人和僧众代表的热烈欢迎。当了解到2002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遗产委员会已把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路甬祥十分高兴。他说,西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科学的继承、保护、发展、利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更好的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13日下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徐明阳、李光文、吴英杰和拉萨市市长罗布顿珠的陪同下考察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林卡和市政建设,对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对拉萨市的工作和拉萨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7月14日上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徐明阳、李光文、吴英杰等的陪同下视察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和布达拉宫。视察中,路甬祥副委员长时而仔细倾听介绍,时而俯首端详实物,时而详细询问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在布达拉宫,路甬祥一行视察、参观了世袭殿、法王洞、帕巴拉康等文物殿堂及壁画、雕塑等文物,观看了布达拉宫精品文物展,并登上了金顶,环视四周,俯瞰拉萨全貌。在认真听取了关于布达拉宫概况、维修、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后,路甬祥副委员长勉力文物及博物馆工作者要进一步继承、保护、利用创新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异彩。在西藏博物馆,路甬祥一行受到了迎候在那里的文博战线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他盛赞西藏博物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壮丽辉煌、展品详实,既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使用特点和艺术神韵。
7月14日下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等的陪同下到自治区科技厅考察。他们先后走进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步入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网络中心、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来到高原科技工作者中间,仔细询问了解科技攻关、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特色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普及、科技援藏等情况。路甬祥反复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产业优势。在自治区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路甬祥欣然题词“发展太阳能产业,造福广大农牧民”。
7月15日上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领导杨传堂、群培、吴英杰的陪同下,深入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考察。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从1984年选点、1988年启动国际合作,到目前已拥有众多国内外单位或机构参与合作,在国际地面宇宙线实验中占有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角。在观测站,路甬祥一行认真听取了负责人和专家的工作汇报、细心查看了探测设施,他希望观测站不断有新发现,力争有开创性的工作,并题词勉力“立足雪域高原,攀登科学高峰”。随后,路甬祥一行赴羊八井地热电厂看望干部职工,参观发电机组,考察地热资源。
7月15日下午,在自治区党政军领导杨传堂、群培、吴英杰、郎友良的陪同下,路甬祥一行视察了位于拉萨市达孜县的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站。达孜站自1993年4月建站以来,立足高原,注重西藏,关注全球,全力服务于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西藏军区的后勤保障。她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业生态站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军民共建生态站。路甬祥一一查看了植物生理生态试验区、农田作物结构调整示范区、牧草引种示范区,并与科研人员共同研究高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传输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机理。路甬祥要求生态站要不断与时俱进,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认识高原生态规律,服务西藏经济建设,并挥毫题词“研究高原生态,服务农牧产业”。
7月16日上午,路甬祥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李光文、吴英杰的陪同下,考察了西藏大学,西藏大学坐落于自治区首府拉萨,是一所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文、理、工、农、医、经、艺等学科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等学府。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深入西藏大学实验教学楼、工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和艺术系考察,看望师生员工,询问办学情况,了解学科建设,并为西藏大学题词“适应需求,办出特色”。路甬祥一行还考察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藏医药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药学在23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风格。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藏医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路甬祥一行仔细听取了厂领导及藏医专家的工作汇报和讲解,认真查看了生产车间,指出要把藏医、藏药业做强做大。
7月17日上午,路甬祥一行还考察参观了罗布林卡。7月17日中午,路甬祥副委员长一行圆满完成了对西藏自治区的考察,离开拉萨返回北京。路甬祥一行离开拉萨时,自治区领导向巴平措、李光文到贡嘎机场送行。杨传堂、布穷、徐明阳、洛桑顿珠、土登才旺、顿珠、郎友良及武警西藏总队有关领导等在路甬祥一行下榻处送行。离开拉萨前,路甬祥院长在其下榻的宾馆又专门接见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姚檀栋所长向路甬祥院长简要汇报了近几天来青藏所拉萨本部的建设情况,感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对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关心和厚爱,表示决不辜负院领导及院党组的信任,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努力把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好,为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谱写新的篇章。路甬祥院长勉励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同志们,要抓住中国科学院与自治区开展广泛、全面合作的契机,既要重视科学创新,又要重视为地方经济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研究所,为科学的发展,西藏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中国科学院网 2003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