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新春走基层 | 海拔3480米瞭望台的坚守者



宋海良和王建军在扎尕梁瞭望台屋顶瞭望观测 刘江林摄

  春节日益临近,正是万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刻,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森林资源安全。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铁坝保护站(林场)扎尕梁瞭望台瞭望员刘琦、冯和平,就是这群人中的两位。他俩从农历腊月二十一换防开始要值守一个月,在瞭望台度过龙年春节。
  屹立于海拔3480米的扎尕梁顶,是铁坝保护站扎尕梁瞭望台所在地,位于舟曲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交界处的山巅。站在梁顶,铁坝林区方圆百里的森林尽收眼底,被白雪装点成银色的世界。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一片白茫茫,笔者去寻访“森林的眼睛”。
  一大早,瞭望员刘琦、冯和平就已拿起望远镜环顾浩瀚的林海,开始了一天的瞭望巡查工作,观察近45万亩林区内是否有烟点、烟柱等异常用火。每日3次实时向林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报告观察情况。
  “瞭望台是守护森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得24小时盯住山林,一刻也不能离开。”铁坝保护站负责人说。在这个瞭望台,有4双“森林的眼睛”——瞭望员刘琦、冯和平、宋海良、王建军,平均年龄51周岁。瞭望员之家共有3间不足50平方米的房屋,受条件限制,4个人分为2班,一月一换班,每班轮流在瞭望台值守一个月。这里既是工作岗位,也是他们的家。每个月初上山时,就要带足一个月的蔬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月底的时候得估算着吃,否则就有断粮的危险。
  今年53岁的宋海良是瞭望台负责人,他和49岁的王建军是一班。1月31日,是交班换防的日子,刘琦和冯和平哥俩背上口粮,上塔换下已值守一个月的宋海良、王建军。一年四季无论雨雪风霜,他们二人始终日夜坚守在瞭望哨所,观火情、报信息,警惕地看守着方圆45万亩的森林安全,被誉为“千里眼”和“森林的眼睛”。
  48岁的副站长刘琦告诉笔者,扎尕梁瞭望台周边没有村寨,平时偶尔有车经过,冬季大雪封山长达5个月,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到大雪封路,缺水断粮的情况时有发生。吃水要翻山9公里到沟塘子里去背,照明靠太阳能光伏电源,在确保通信电台畅通的同时,晚上可以看会儿电视打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瞭望员们默默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寂寞,一待就是七八年。
  “我们每天工作就是不定时的瞭望观测,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确保打早打小打了。别人过节,我们‘过关’,看到一切都正常,心里才踏实。”刘琦说,这些年,林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给瞭望台送去了电视机、卫星接收器、太阳能热水器等,哨所的条件已经有所改善,山顶上有了电视和网络。给每名护林员配发了智能手机,建立护林员智能巡防预警管理系统,通过手机+GPS双向定位,可以实施拍照上传、消息发送、巡护轨迹呈现、安全隐患报警等双向功能,巡山护林瞭望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随时能和家人视频通个话,比以前可强多了。”刘琦拿出自己的智能手机说,往年给家里打个电话都是奢望,现在能在手机上见个面,知足了,但手机信号依然时断时续。
  除了日常的瞭望观测外,他们还经常去山下的农牧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和林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讲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跑遍了每个林班、每条沟系的山头、地块。如今村民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经常能见到各种野生动物的踪影。
  多年的磨炼,瞭望员们练就了一双双“鹰眼”,即使在云雾弥漫的天气,也能迅速分清是烟还是雾。刘琦他们对瞭望台可视范围内的山林、道路、场点、村屯和山中明显地标物等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烟点,便能马上说出事发地的地名、位置、线路。并将每天的巡查、观测结果、天气情况、瞭望情况等都详细记录下来。多年来,瞭望员没有一次漏报、错报火情。
  刘琦和冯和平只是众多瞭望护林员中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双“森林的眼睛”和一个个护林员的守护,才换来了扎尕梁万亩苍翠,才保障了插岗梁自然保护区连续36年春节期间未发生森林火灾。(刘江林)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2-18

关键词 瞭望员  森林防灭火  森林安全  自然保护区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