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科信所组织德法专家赴哈尔滨考察退化次生林经营和学术交流








9月10-15日,应哈尔滨市林业局的邀请,我院前院长陈统爱研究员、科信侯元兆研究员和吴水荣副研究员,以及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所长、我院外籍科学顾问Heinrich Spiecker教授,和法国农业部高级顾问Dominique Danguy des Deserts等考察了哈尔滨市林业局三个直属的山河、转山和丹清河试验林场。
  哈尔滨市林业局用10多年的时间,在三个试验林场内,对退化的天然次生林进行了积极经营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价值化、近自然的育林理念和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从1998年至今,试验区已培育出优质森林20万亩。根据最新调查,三个试验林场10年每公顷净增蓄积24.2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达到了130.8立方米,超过了全局的平均水平84 m3/ha,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14 m3/ha。
   中外专家在5天的时间里,对三个试验林场开展的数十个“近自然”经营模式进行了现场考察,几乎在每一个类型区,都开展了关于近自然培育林、多功能森林和永久性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尖峰对决,讨论和争论贯穿始终。但是外宾对哈市的近自然育林理念和方法及其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十分赞赏。德国专家表示,他曾多次考察过中国多个地区,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如此高水平的森林经营。外宾同时对我国的树种多样性,特别是对红松赞叹不已。外国专家对培育高价值乡土用材树种的理念和技术,包括目标树的选择、自然与人工修枝、疏伐、天然与人工更新等给予了具体指导。德法专家一再强调,多功能的永久性森林,就是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森林,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森林的生态功能。
   德国Heinrich Spiecker教授还多次表示,“我在这里是棋逢对手,碰到了相同水平的对话者,这是我多年以来,没有经历过的”。该次考察,在几乎每一个类型区现场发生的对话,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构成了一个少有的关于森林经营最新理念和技术的文献。目前正在整理这些对话,并将予以公布。
图片说明:
中外专家现场研讨永久性多功能森林的经营
外方专家在会议上集中评价哈尔滨市的天然次生林经营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24-09-2009)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次生林  国际合作  图片  科信所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