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公里,是黄河在宁夏的旅程。天下黄河富宁夏,是母亲河对宁夏的宠爱。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宁夏把古人“爽挹沙山”的希冀变为现实,并注入了新的内涵。
7月底,走进宁夏,掠过层层绿色,解码保护与发展共赢之道。
稻田里“种”出鱼鸭蟹
站上观景台,俯瞰“稻渔空间”,数幅巨型彩色稻田画栩栩如生,田间水花飞溅,游客们挽起裤脚徒手抓鱼,玩得不亦乐乎。
“稻渔空间”位于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面积超2000亩。田里,稻、鱼、鸭、蟹等共生共长;田外,玻璃栈道、小火车、儿童乐园、科普教育长廊等旅游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10年前可不是这样的。”“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建文介绍,村子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水稻产量低、品质不高,村民种地收入少。
2012年,四十里店村联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始改良盐碱地。当年,赵建文成立了合作社,以每亩每年800元流转了村里的土地。
先把小块田平整为连片的大块田,便于机械化耕作。同时,在稻田四围挖沟渠,缓解地下水下降和返盐现象。地力培肥后,赵建文种上了有机稻,搞起了立体种养。
“水在鱼池—环沟—稻田中闭合循环,养鱼产生的富营养水种稻,稻田净化后的水养鱼、蟹等,并通过以渔治碱、养蟹除草、养鸭治虫等方式进一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蹲在田间,赵建文聊起了“循环水养鱼+稻渔共作”技术。
如今的“稻渔空间”,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产品初加工、生态旅游于一体,年净收益超过1300万元,每年可为四十里店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0万元,并解决百余名村民就业问题,村民年人均务工收入近3万元。
“流转土地有收入,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到了年底,村集体还有分红,这日子好得很。”四十里店村村民张淑英一脸幸福。
矿坑里“酿”出葡萄酒
行至贺兰山东麓,志辉源石葡萄酒庄种植基地内,片片绿叶顺着葡萄藤向外伸展,串串葡萄沐浴在阳光下等待成熟。
“这里曾是废弃砂石矿区。1996年以来,我们在贺兰山下植树造林、治理荒滩、发展产业。目前已建成生态林8000亩、修复废弃矿区6000亩,种植酿酒葡萄3000亩、经果林1000亩。”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园介绍。
漫步酒庄,生态元素随处可见:建筑主体用废弃石材搭建,屋顶横梁取自拆迁的银川剧院,屋檐上的鱼鳞瓦来自村民的旧屋顶,供游人休憩的椅子用废旧橡木桶做成,石桌则是由牛车轱辘改造而来……
“酒庄建设以自然为美,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袁园介绍,酒庄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地”上种植酿酒葡萄,不占用耕地;打造智慧化生态葡萄园,使用智能化水肥管理技术,较传统灌溉方式节水超过50%。
昔日砂石滩、废矿坑变身“花园酒庄”,成了热门旅游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民生福祉也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增进。“酒庄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袁园介绍,酒庄还带动所在地昊苑村的葡萄酒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全村已建成葡萄酒庄19家、特色民宿12家。
脚步挪至酒庄边的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一块刻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石碑格外醒目。
“这是酒庄参与贺兰山生态修复的又一项目。”袁园介绍,项目自2016年启动,目前正在实施二期工程。未来,这座从废弃矿坑里建起来的生态公园,将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沙漠里“长”出新产业
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来到世界银行贷款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中卫市项目区。爬上腾格里沙漠的高大沙丘远眺,高低错落的草方格编织成一张大网,将流沙紧紧包裹,一片片绿色正生长蔓延。
在一棵梭梭树旁,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蹲下身来,用指甲轻轻抠开地上的一小块“沙结皮”告诉记者,这是固沙后期的自然产物,意味着沙被固定下来,形成了稳定的沙地景观。
“沙结皮学名生物土壤结皮,自然形成需要10—20年,来之不易。”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赵洋介绍,为了提高治沙效率,试验站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将结皮时间缩短至1—2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沙成了宁夏许多景区的招牌,昔日荒沙地也成为创新发展的热土。
正值暑假,中卫市沙坡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迎来大批游客,骑骆驼、乘羊皮筏子、开越野车、体验滑沙……现场热闹非凡。当夜幕降临,前往大漠深处的沙漠星星酒店,观夕阳染沙、看满天繁星。
而在距离沙坡头景区不远处,是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吉瓦光伏项目所在地。“该项目今年4月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8亿千瓦时,可满足1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工作人员马兆明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宁夏的探索生动而深刻。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