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天然居群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编号 zgly00016835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天然居群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 管睿婷  刘济明  王敏  陈敬忠  武梦瑶  童炳丽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研究 

年卷期 2019年05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795 

关键词 极危植物  天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RAPD  基因 

文摘内容 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居群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其濒危原因,为小蓬竹的保护和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助力实施极危物种最佳保护策略。运用RAPD标记技术和POPGENE 32对16个小蓬竹天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8个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5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8条,分子量300~2 000 bp;物种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93. 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 494 2,Nei’s基因多样性H=0. 300 5,Shannon多样性指数I=0. 458 6;落湾(ZY1)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L=60. 95%,H=0. 232 9,I=0. 345 1),桃坡(PT1)居群的最低(PPL=44. 76%,H=0. 170 0,I=0. 252 3); 16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 323 1,基因流Nm=1. 047 8,基于Shannon’s多样性指数的分化系数[(HSP-HPOP)/HSP]为0. 342 9。小蓬竹居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个天然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并不高,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