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00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红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作者单位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 2020,11(5)
页码 466-474
年份 2020
分类号 G63
关键词 红椿 SSR标记 天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文摘内容 利用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研究红椿分布区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红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筛选7对SSR引物,分析了湖北等5省(区)24个居群的192份红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Data Formater、Popgene、NTSYS、TFPGA等软件进行遗传数据转换、遗传参数估算、树状聚类图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7对引物共检测到17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引物为2.2602个,其中引物S11和S422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均为4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H)为0.4909,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I)为0.7321,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1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1055和0.4956。居群Nei’s遗传距离介于0.000–2.635之间,均值为0.548;居群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H=0.1044)低于物种水平(H=0.4909)。(2)居群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2374–0.9148,平均为0.7727;居群基因流(Nm)均值为0.0735,表示居群间遗传交流水平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3)在遗传一致度为0.99时,24个居群UPGMA聚类为3大群组:贵州和广西居群聚为一组,湖南聚类为1组;湖北聚类为1组。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0.6318,P=0.009《0.05)。红椿居群遗传多样性处于偏低水平,地理隔离是红椿种源间产生遗传分化的重要的原因。进行红椿种质资源保护时,应侧重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如P14);遗传多样性低的居群,应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综合生态和用材目标,最大化保存和利用好红椿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