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红椿、米老排和火力楠木材利用及遗传变异
红椿、米老排和火力楠木材利用及遗传变异
Wood Utilizat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oona sureni, Mytilaria laosensis and Michelia macclurei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对天然林的积极保护,人类对木材供需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国内每年的供需缺口超过国内用材量的40%以上,越过国家木材安全警戒线。华南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乡土阔叶用材树种研发不足,尤其在良种选育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亟待加强。
在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下(CAFYBB2016SZ002),针对华南地区乡土树种木材利用的技术瓶颈,开展了木材利用及遗传评价研究工作,在煮浆制浆、单板旋切、力学性能及遗传变异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项目通过分析不同用碱量的制浆和纸张性能,筛选出米老排制浆工艺为:用碱量18%、硫化度25%、液比1:5、170℃恒温120分钟,探讨米老排纸浆得率和性能的木材林龄效应,确定了7年生米老排比较适合于制浆造纸。通过测定原木性状和单板性能,结果显示死结、活结和生长应力是影响单板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经对比不同林龄和树干高度的单板性能,结果表明11生参试树种可用于单板旋切;开展了三个参试树种的木材物理、力学及加工性能,表明参试树种加工性能优良,适合实木加工利用;综合多性状,选出红椿、米老排和火力楠优良种源共9个,优良家系21个;基于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的分析,发现参试树种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98和1.44~94.61%,揭示了三个树种生长和材性性状在不同层次的数量遗传控制模式和变异规律。本项目累计发表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项目成果为三个乡土树种利用评价和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为乡土树种长期可持续研究奠定工作基础。
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