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3个小流域红豆树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编号 zgly00015665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3个小流域红豆树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作者 李峰卿  周志春  谢耀坚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木育种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母体文献 分子植物育种 

年卷期 2017年10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92.99 

关键词 红豆树  小流域  天然居群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文摘内容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但其遗传信息了解较少。为进一步完善红豆树遗传背景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省资溪县泸溪河、福建省柘荣县茜洋溪和浙江省龙泉市瓯江上游等3个小流域的9个红豆树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12对SSR引物在19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14.3个。不同小流域间和同一小流域内(西溪支流)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皆维持较高水平(HE>0.720),但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Fis>0);不同流域的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顺序:OJ(HE=0.835)、XYX(HE=0.829)、LXH(HE=0.796);西溪支流内不同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处在柘荣茜洋溪-西溪中游的富溪居群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771),而其上游的东源和下游的宅中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则相对较低。不同水平(流域和居群水平)的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流域内和居群内,流域间或流域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皆属于中等程度。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和Structure分组分析均表明,3个小流域的9个天然居群可归为2大群组,其中江西泸溪河小流域(LXH)和福建茜洋溪小流域(XYX)的6个居群(JXMTS,JXBHQ,FJDY,FJFX,FJCP和FJZZ)归为一群组,而浙江瓯江小流域的3个居群(ZJFX-1,ZJFX-2和ZJBD)则单独归为另一群组,且第一群组内居群间还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研究认为,研究的3个小流域红豆树天然居群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可能是其生境片段化前的反映。第一群组内(LXH和XYX)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居群大小、分布及生境有关,而第二群组内(瓯江上游流域)的居群则起源于一个较大的居群。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