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003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作者 郑伟  朱进忠  加娜尔古丽  李海  张景路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新疆昭苏马场草原站 

母体文献 中国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5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54 

关键词 豆禾混播草地  混播种类  混播比例  生产性能 

文摘内容 以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6种牧草在混播种类为6种、5种、4种及豆禾混播比例5∶5、4∶6、3∶7的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测定牧草产量、豆禾产量比、茎叶比、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及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收获量,比较其牧草产量、组分及品质等生产性能,探索高产优质混播草地建植与持续管理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牧草产量、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收获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各混播处理相对产量总和的值均显著大于1(P<0.05);从不同混播种类来看,混6组合牧草产量、豆禾产量比、相对产量总和、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收获量均高于其他混播种类;从不同混播比例来看,豆禾比5∶5有较高的豆禾产量比与中性洗涤纤维收获量,其相对产量总和在2个刈割时期呈上升趋势,而豆禾比3∶7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全年收获量;含有红豆草的混播组合具有较高的茎叶比,第2次刈割能显著降低茎叶比,提高适口性。不同混播方式的生产性能高低不仅取决于牧草产量,还取决于牧草品质,但两者均受草群组分调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