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



编号 zgly00016172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

作者 祁军  郑伟  张鲜花  唐高溶  王祥  朱进忠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6年0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54 

关键词 豆禾混播草地  同行混播  异行混播  生产性能  模糊综合评价 

文摘内容 选择5种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建植同行与异行豆禾混播草地,混播种类为2种豆禾牧草混播、5种豆禾牧草混播,豆禾混播比例为豆禾比6∶4、5∶5和4∶6。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相对产量总和(RYT)及豆科牧草与禾草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分析了不同混播群落空间结构下各混播处理的生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混2-1(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混2-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的1∶1行处理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与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且均高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牧草产量均低于异行混播。各混播处理RYT值均高于1,且混2-1、混2-2的1∶1行处理RYT值高于同行混播。2∶2行、3∶3行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同行混播具有较低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由此可见,从同行混播改为异行混播,可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和种间相容性,维持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使豆禾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进一步增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