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038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笋干竹”低产改造技术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裴建国
作者单位
宁国市方塘乡林业站
母体文献
安徽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06,(1)
页码
57-57,83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95
关键词
低产改造技术
笋干
粗放经营
加工程序
天目早竹
竹笋加工
营养丰富
人体健康
大中城市
边远地区
文摘内容
笋干竹是指笋期相近, 形体差异较小, 培育目的和产品加工程序相同的竹种组成的一个种群, 大多为刚竹属的中小型竹种。宁国笋干明清时就闻名于世, 明嘉庆二十八年《宁国县志》记载: “青笋, 产两乡二十四都”。宁国笋干是由石竹、天目早竹、石绿竹、水竹等竹笋加工烘制而成, 因其味鲜色美、营养丰富、烹制便宜、利于人体健康、耐贮藏等特点, 一直畅销沪、杭等大中城市, 远销港、澳、日本等地, 深受消费者青睐。宁国市现有笋干竹面积l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沿天目山脉到黄山山脉的边远地区, 一般生长在海拔300—1200m的山坡地和沟谷地。长期以来, 由于交通、信息、投入以及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 宁国笋干竹一直是粗放经营, 60%以上的笋干竹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的状态, 竹林衰败, 产量很低, 平均每公顷笋干产量不足135kg, 每公顷产出不到2700元, 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