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围尺、一架角规、一部罗盘、一幅地形图,是他事业的开端,从此他与青山绿水签下了不朽之约。三十年如一日,在宁夏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用双脚丈量山山水水、用汗水绘就出宁夏森林资源管理的底图、用恒心守护着“塞上江南”的每一抹绿色。
面对林草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他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奋力描绘着宁夏林草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他就是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管理与法规处处长汪泽鹏。
深入一线,摸清“资源图”
从参加工作伊始,他常年扎根于林业调查一线,和团队一起出外业、做监测,周末无休、风餐露宿,与山林荒漠为伴。
2000年初的宁夏,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春秋两季经常黄沙漫天。为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人的汪泽鹏勇挑重担,不畏艰辛,深入一线开展调查,不仅摸清森林资源家底,还为生态建设和森林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
2005年,他主持开展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开启了宁夏林业地理信息技术先河,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摸清了宁夏的森林与荒漠,为统筹宁夏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宁夏各项林草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作为,绘制“规划图”
在规划监测一线岗位多年实操,到统筹全区营造林工作,再到保护区管理的磨砺,如今又从事全区森林资源的监管,多个岗位,多年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摔打历练,让汪泽鹏对宁夏区情与林草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的关系有着立足实际且深思熟虑的见解。
他常说:“宁夏的营造林生态建设、国土绿化模式要在过去追求量的基础上,着重提升质,要把生态建设工作与自然规律相融合,推进科学造林,要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各项规划与工作中。”
他先后主持完成了《贺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40余项总体规划,参与宁夏林业“十二五”至“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描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绿色底图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破局,绘就“改革图”
进入新时代,从国家到地方,林草事业改革中面临着重大任务和亟待破解的难题。宁夏区域面积小,森林资源总量少,如何在现有森林监管领域提质增效?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如何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这些都是汪泽鹏时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既要依法依规管好森林资源,又要提升林草治理能力,做好森林资源监管领域内的‘放管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汪泽鹏说。
2020年,宁夏正式推行包含山林权改革在内的“四权改革”,成立了林长制改革办公室(山林权改革办),汪泽鹏再次勇挑重担,兼职办公室副主任。在改革推进期间,他立足宁夏区情实际,主动将林草改革事业融入先行区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以山林资源确权、“三权分置”为基础,以增绿提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源赋能、盘活资源流通交易为手段,全力推进山林权改革。他立足宁夏森林资源禀赋,注重建章立制,突出重点方向和薄弱环节,解决林草领域监管抓手不足等亟待解决的监管难题,总结提炼出富有宁夏特色、宁夏思路的林长制改革方法。
改革是否成功,监管是否有效,治理能力能否提升,法治必须先行。从一名农林学者到林草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参与者、建设者,汪泽鹏矢志不移、久久为功,不断规范林草政务服务,不断倾听群众诉求,纵深推进宁夏林草法治建设。他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契机,以转变林草服务职能为目标,有力落实林草领域“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次组织修订完善宁夏林草系统权力清单、政务服务清单、“互联网+监管”清单。“我们要转变管理方式,不能给行政审批设槛槛,要把注意力转移到监管能力的提升上。”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勇于拼搏,研究“发展图”
多年从事林业工作,汪泽鹏始终初心不改,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学习精神,他既是林草领域的管理者,也是一名以绿水青山为师的学者。在单位,同事们都说有“事”找老汪。嗓门大、声音响、性子直、治学严谨、善于研究讨论,是他身上的标签。他注重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一直潜心调查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模式,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举措,森林资源监管模式。他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3次、科技论文奖3次,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合作编写出版书籍4部,获得全国先进个人2次,为宁夏国土绿化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兢兢业业30年,站在宁夏林业改革的十字路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汪泽鹏若有所思。新的挑战、新的改革,是他不懈的动力源泉。(丁一 文/摄)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