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在南宁开幕,这是中国-东盟林业界的一大盛会,也是南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一件大喜事,在会上南宁被正式授予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10月22日,中国-东盟城市森林专题论坛在南宁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嘉宾朋友相聚一堂,共同交流森林城市建设经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做法,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
今日南宁,将以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这一称号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继续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为构建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文明的人居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森林城市”花落南宁
10月22日,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派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长陈述贤宣读了《关于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正式授予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对南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南宁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目标,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秉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发展思路,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南宁市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被誉为“中国绿城”。
多年来,南宁市按照“突出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实施五大森林工程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水平。一是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每年组织“种大树,大种树”活动,坚持每年在市区内每个市民新种1株树,以此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二是实施农村森林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加强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使每个村屯都成为一个绿岛。三是实施通道森林工程,在公路、铁路两侧开展林相改造及绿化美化工作,使绿化工作随着公路、铁路不断延伸。四是实施水系森林工程,结合“中国水城”建设和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开展水系森林工程造林。五是实施生物多样性森林工程,重点完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并加快湿地森林建设,不断丰富综合物种和本地植物种类。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市建设森林城市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到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208.75亿元,森林覆盖率达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6%,绿地率达35.1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城市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绿肺”,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外嘉宾共论城市森林
10月22日下午,东盟国家林业部官员、东盟国家城市市长代表、南宁市市长、东盟国家林业专家代表、中国林业专家代表在专题论坛上,围绕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交流建设城市森林的成果和经验,促进低碳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个议题发表演讲。论坛最后还通过了《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简称《南宁宣言》)。《南宁宣言》认为,城市森林是城市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必须把加强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绿色文明的兴起,推动城市向生态文明迈进。
参加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的东盟国家林业部门官员、专家代表和城市市长代表一致认为城市森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居民健康幸福的重要保证,并希望与南宁通过加强合作,共建城市森林。参加论坛的缅甸环境保护及林业部部长温吞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东盟国家城市化进程各不相同,但对清洁的水、空气和环境的需求是一致的。“我们需要在环境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林业局总局长陈金顺说,目前中国-东盟之间需要在城市森林建设上加强合作,这将给各相关方面带来更多的利益——促进低碳城市和宜居城市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 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助理部长瑞基德·M·里昂带来了菲律宾在建设城市森林方面的经验:种植迷你森林、加强道路绿化、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参与,努力使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加入到城市森林建设中来。
生态宜居城市已成共识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森林是人类理想的家园。刚刚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南宁市以此为契机,继续打造绿城特色,将城市公园建成城市的“绿肺”,市民出门500米就可见到公园绿地,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坚持做到绿化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林荫路系统。置身南宁,“绿韵”触手可及。南宁市还将突出“中国水城”特色,充分发挥城市内河密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从2007年起计划投入300亿元,运用生态、自然的办法和技术,全面综合整治18条城市内河,连通盘活城市内河和邕江水系,建设“百湖之城”,着力保护好和恢复好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系统,打造“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中国水城”,使之与“中国绿城”交相辉映,构建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现代亲水城市,让南宁绿得更加深远、清得更加透彻。目前,民歌湖、明月湖、相思湖、青秀湖四大河湖主题公园已基本建成,城市核心水系景观已初具雏形。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城市之“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让森林走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建设生态型城市,已成为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的举办,为南宁提供了学习借鉴国内外森林城市建设先进理念的机会,更为南宁搭建了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生态和谐的平台。南宁市还将以这次论坛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推动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森林南宁、生态南宁、宜居南宁、幸福南宁。我们坚信,在《南宁宣言》的旗帜下,南宁与区域各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以务实态度开展区域林业与生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强化信息、沟通技术,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建设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的进程。
(本版图文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
金秋十月,我们参加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界代表聚首“中国绿城”南宁,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谨记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会议确立的目标,探讨发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的重大问题,推动亚太区域林业发展和绿色增长,达成共识并发表宣言:
我们认识到:
城市森林是城市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人类文明发祥于森林,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森林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繁盛则文明兴旺,森林枯竭则文明衰败。当前,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必须把加强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绿色文明的兴起,推动城市向生态文明迈进。
城市森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城市森林是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没有绿色的城市就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城市。必须把加强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森林是城市居民健康幸福的重要保证。城市森林为居民提供优美的宜居环境、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时时呵护着人们的健康幸福。没有功能完备的城市森林,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就无法得到保证。必须把加强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城市森林质量的提高,提升人民的宜居环境质量。
我们呼吁:
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必须把城市森林建设列入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一定要科学建设城市森林。必须用务实的精神、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方法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努力扩大城市森林面积、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增强城市森林功能。
一定要充分利用城市森林。必须把最大限度地让人民亲近森林作为我们的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让人民走进森林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让人民享受森林作为我们的不懈追求。
我们坚信:
有了森林和绿色,我们的城市就会生机盎然,我们的生态就会优良永续,我们的宜居品质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让我们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始终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共同为建设更多更好的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全体代表通过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于南宁
图片说明: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南宁市委书记陈武致辞,祝贺论坛达成《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外嘉宾共聚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
广西日报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