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什么环境与经济建设发生冲突时,让步的总是环境?”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答案其实很简单。缘于一些人环保意识的滞后和对政绩的追求。基于这一点,近千亩林地的被毁,不仅仅是一片林地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环保进程的悲剧。
如今,华北电力包头发电有限公司的烟囱已高高耸立,它的投产发电已指日可待,再让它还原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林场已不可能,但它造成的环境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谁该为这种行为负责?谁又能负得起这份沉重的环保之责?
“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沙尘,而是生存。”这不应该只是一个蒙族女孩的认识。
新闻回放
昨日,本报深度报道刊发了《北京沙尘暴源头近千亩林地惨遭砍伐》一文,讲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西壕口村村民胡存亮承包沙化土地,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了集经济、生态于一体的千亩林场。然而从2003年起,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修建电厂,在没有采伐证的情况下,强行毁林铲树,致北京沙尘暴源头的近千亩林场所剩无几。
砍树之后的变迁
沙尘又一次入侵村民生活
现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西壕口村村民胡存亮时常坐在自己被毁的千亩林场边上发呆,和他一样充满感伤的还有很多村民。
大棚蔬菜又遭殃了
据村里人讲,靠近林场成了村里人盖房的首选位置。“现在,整个村子都向林场方向移了,本来想着靠近林地空气好点,沙尘小点,没想到房子还没盖好,林场却没了。”一位妇女站在自己尚未装修的房子旁,惋惜地告诉记者。
林场被砍后,沙尘又一次入侵了村民的生活,据村民张三女讲:“今年沙尘比往年严重得多,房子虽然是双层玻璃,但孩子们依然可以在内玻璃上划出图案来。特别是晚上,风紧的日子,可以看见沙尘顺着窗帘扑簌簌地落下来。”
“这两年,胡存亮的树被砍了,大棚蔬菜也遭殃了。塑料布被风刮走了,辣椒苗全被冻死了。”张三女说。
不仅是痛心更是伤心
李飞宇,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03级学生,包头市环保联合会师院分会会长。他曾连续3年组织师院学生到麻池林场植树。据李飞宇讲,当地的蒸发量是降水量的9倍,每次栽树时,同学们都一丝不苟,但树木的成活率几年都徘徊在30%左右。
“不植树不知道植树人的辛苦。荒漠地带,水源缺乏,有一点绿色是不容易的。林场说毁就毁,怎么可以这样!这不仅是痛心,更是伤心。”李飞宇毫不掩饰内心的气愤。
包头师范学院从事环境教育的孙润秀教授目前正经营着一块十几亩的林场,讲到麻池林场的被破坏,孙教授觉得自己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十年树木。成活一棵树是很难的,但毁灭一棵树太容易了。一片好端端的林场说毁就毁了,我在想,林场的利益谁来保护?林场主的投资谁来补偿?以后谁还敢投资林场?”
合作者成了“债主”
目前,王根旺已经在胡存亮的残存的林场里住了两个月了,他也不知道还要住多久。
王是陕西人,是胡存亮专程聘请来育果苗的,在林场工作已经超过十个年头了。当初来林场时,双方约定,林场每年支付王根旺少量的生活费,等果树长大受益后,再按比例分红。由于双方一直合作很好,热心的王根旺还介绍别人给胡存亮提供果苗。
逐年累积,胡存亮和王根旺之间的经济往来已达数十万。而如今,随着麻池林场的被毁,许多人追着王根旺要债。尽管深知胡存亮的处境,但王根旺还是住在了这里,等着向胡存亮要钱。“别人逼我,我也没办法。”
据胡存亮讲,类似王根旺这样的“债主”,至少在5人以上。
“林场没了,各种问题全都凸现出来了。”胡存亮讲。
毁林前后的思考
建电厂被认为可直接提高经济效益
一直让胡存亮感到困惑的是,就在麻池林场的西边和南边,有大面积的荒地和沙地,为什么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偏偏要选择在他那片已经初具规模的麻池林场上建设?
“最终确定在麻池建厂,是因为经过考察,这里投资成本低,运行会比较理想。”在记者的采访当中,除了麻池镇镇长陈润虎如此回答以外,各有关部门对此事的解释都是“上面立的项”或“自治区政府决定的”。
而当地有很多人不同意陈润虎镇长的这种说法。据九原区果树站站长杨三庚分析,之所以选择胡存亮的林场,他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胡存亮用于防风固沙而专门修出的柠条地,被当地好多人特别是电厂选址者视为荒地,占用这片土地在一些人看来是不需要成本的;其次,麻池林场只属于胡存亮一个人,所有的协商或赔偿事宜只涉及他一个人,不至于发生群体冲突事件;第三,周围虽然有很多荒地,但不归属麻池乡。
有人给胡存亮细细算过一笔账,单位面积的耕地或者荒地赔偿要比单位面积的已经成规模的林地少得多。
“我不知道投资成本低在了哪里,”胡存亮说,“我认为,是林场带给当地政府的直接经济效益没有电厂多。”
“目前造林主要是防风固沙,不讲求经济效益。”“电厂建成后,财政收入每年就可以增加两个亿。仅目前,电厂正式工200多人,临时工五六百人,这对安排当地人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电厂又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再有一些人提供原材料,这些都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陈润虎镇长这样解释。
据了解,该电厂是包头当地的第10座火力发电厂。
陈润虎的解释与胡存亮的猜测不谋而合。
对事件原委的追问
急于发展,违反了法律程序
从2003年10月19日麻池林场第一次被毁时起,胡存亮就一直奔波于各有关部门寻求解决途径,至今没有停止过。
镇政府——我们不知道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陈镇长一直强调,镇政府所做的工作只是“提供服务”,至于具体的处理,应该找“有关部门”和电厂。关于多次在麻池林场砍树,陈镇长称“不知道情况”。陈镇长的“不知道情况”让人费解。
因为,就在陈镇长自己给记者提供的5月15日的《九原报》麻池专版上,清楚地写着:“(华北电力包头发电有限公司)项目敲定后,麻池镇(政府)3天做通了农民的工作,解决了入厂道路的征地和补偿问题。”
同时,陈镇长“不知道情况”的说法与做木材加工生意的王二的讲述也有出入。据王二讲,2005年最后一次大规模伐树前,他接到麻池镇的通知,让去“麻池林场拉走树木、清理现场”,“没有镇政府的通知,谁敢去拉木头?”
九原区林业局——没采伐证这个事说不来
据“职业伐木工”付存兰介绍,在包头市当地,老百姓对林木采伐证还是很慎重的:“好家伙,砍7棵树以上不办理采伐证是要被判刑的,7棵树以下也是要罚款的,谁敢不办?”
这种说法得到了九原区林业局科技业务股股长吴向亮和该局林业工作站站长李占军的认同。
吴股长介绍,一直以来,林业局都实行采伐指标制度,每年由上级林业部门根据计划向下一级分配采伐指标,各地再根据指标进行协调发放采伐证。如果采伐数量超过指标,必须通过市林业局签署意见,再由省(自治区)一级林业部门审批。
对于不办理采伐证而擅自砍树的行为,吴股长指出,我国《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都有规定,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森林法〉办法》第47条专门指出,未依法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的,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进行罚款和补栽处理。
然而,对于麻池林场没有办理采伐证,800亩林场被毁的事件,吴股长和李站长显得很谨慎,两人同时表示:“这个事情说不来,不能随便说这些事情。”“市林业局有人专管这个事,而且已经有结论了,应该直接去找他们。”
关于800亩林地被毁造成了怎样的环境影响,吴李二人的回答是:“既然已经说到胡存亮的问题上了,我们就无法回答你了。”
包头市林业局——道听途说的事我们不回答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就在采访完九原区林业局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记者来到包头市林业局,得到的答复是:“正局长出国去了,副局长开会去了,今天早晨要见他们,够呛。”
然而,在林业局二楼副局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吕尚飞副局长,吕局长称,自己“专门分管办公室”,要求记者去见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黄建中主任的话更让记者莫名其妙,就在还没弄清楚采访意图的情况下,黄建中提出:“街头巷尾、道听途说的事不可信。”至于“道听途说的事”指什么,黄建中没有解释,接着,拒绝回答一切问题。
包头市外宣办——那也能叫林场吗?
早在2002年,包头市电视台曾对麻池林场做过专门报道:“近几年来,包头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数万人次到麻池林场植树造林,麻池林场由原来的600亩发展到1100亩。在经过20年培养长成的防护林网庇护下,生态园里的各种树木长势喜人,生机盎然。每到夏季,城里的居民和附近的村民都到生态园里观光旅游,麻池林场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去处。”
然而,今年5月26日,在包头市外宣办,一位工作人员质问记者:“你去过那个林场吗?你见了剩下的林木了吗?那也叫林场吗?那也能叫林场吗?”
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我们是按程序办事
目前的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已经在阵阵机器轰鸣声中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该公司总经理赵文奎对记者说:“我们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审批的,一切手续齐全。”就在赵总宽敞的办公室对面,高高悬挂着“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一期机组工程概况”的告示牌,里面明确标明:“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7月21日由国务院批准立项”。
而西壕口村人都清楚地记得,因建电厂而对麻池林场进行破坏是从2003年7月开始的。
根据国家林业局资源司苏司长介绍,办理林木采伐证须由林权所有者向有权办理林木采伐证的部门提出申请,再由有关部门审核办理,但截至目前,胡存亮仍然没有看到关于林场的采伐许可证。而到2005年3月,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才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占用林地采伐树木的批复[内林资函(2005)72号],批复中要求“实施采伐的单位必须依法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并严格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和采伐作业设计进行采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毁林是事实但关系复杂
6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林政处的王处长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王处长讲,事情发生后,各级部门都很重视此事,当地部
门也做过处理,有过处理意见,但当事人胡存亮不接受。“里面关系很复杂,不能听一面之辞。”
王处长同时承认,当时毁林、占地确实是事实,但后来责任人怎么处理、怎么罚款都已有结论。
对于毁坏林地建电厂,王处长“予以理解”,他认为:“在大环境、大形势下,建设用地占用农林业用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至于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在西北干旱地区栽树,形成林子非常不容易,很珍贵,但是一片林地要和经济建设比,要处理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关系,就需要具体分析了。”
国家林业局——违反了法律程序
国家林业局资源司苏司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对于麻池林场的遭遇,国家林业局很重视,曾责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专门成立调查组处理此事,当时自治区林业厅厅长亲自带队,到现场进行处理。
据苏司长了解的情况,“里边牵涉的关系很复杂”,苏司长认为,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关于林地的界定,比如乔木林地,树冠覆盖度在20%以上的,才能叫林地。一些灌木林,虽界定为林地,但并不需要采伐指标。只有树木胸径在5公分以上的,才需办理采伐指标。
至于未办理林木采伐证就进行了砍伐一事,苏司长也承认:“目前国内这种矛盾比较突出,西部建设比较急,违反了法律程序”。
专业人士的看法
如此大面积的砍伐令人震惊
有人说,内蒙古的沙尘源是北京的晴雨表,内蒙古的天气一咳嗽,北京就感冒。那么,麻池林场的砍伐对北京的天气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记者采访了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 蒋高明。
华夏时报:在包头当地有一种说法,说麻池林场不属于三北防护林,因此它的破坏对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蒋高明: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关于我国的沙尘来源,之前已经有许多种说法了。目前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意见认为沙尘暴是从蒙古国过来的,也就是所说的“进口派”;还有一派意见是我国自己产生的较多,达到风沙总量的60%-70%。无论这两派意见哪一派更正确,有一点可以肯定,沙尘主要来自北方或西北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而包头地区属于半干旱区,是沙尘源的必经之地。如果那个地方的植被没有了,对于风沙防护的损失是很大的。
华夏时报:您作为地质方面的学者,更明白植被保护对防护沙尘的重要性,像这么一大块的林地被破坏,您的感受是什么?
蒋高明:震惊,非常震惊。
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宁夏、青海、甘肃,包括包头等地都考察过,我曾经见过一千多亩草原被破坏了,但是近一千亩的林地被破坏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从生态角度来讲,包头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植被应该以保护为主,特别是防护林,既然已经种起来了,就应该让它发挥自己的作用。大自然最怕孤零零的东西,既然已经有了种源、有了基础,就应该扩大战果,而不是去随意地破坏它。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通过努力把一片荒地发展成一片林场,这种行为相当不简单,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这种劳动。
华夏时报:发展经济和破坏环境,在目前看来好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蒋高明:怎么说呢,目前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事情很普遍,目前形势下,环境和发展一旦冲突,让步的总是环境。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会得不偿失。
华夏时报:您能讲一讲,这片林场的破坏对北京的沙尘暴治理有什么影响吗?
蒋高明:现在国家正加大力度治理风沙,当然,治理风沙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北京,但如果失去了防护的第一道屏障,风沙就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北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内蒙地区毁坏一片林地,就相当于向着北京安装了一架鼓风机。
具体从内蒙到北京,风沙需要多长时间我没有算过,但从北京到东京只需一周的时间,这样推断的话,从包头到北京只需两三天的时间。
■社会各界的声音
“需要面对的不是沙尘而是生存”
其实,世界闻名的恩格贝示范生态区就在距离麻池镇60公里的地方。当25岁的蒙族姑娘乌日娜听说,近800亩林场被毁后,惊讶得连说了几声:“怎么会这样!”乌日娜出生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一个牧民家里,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作为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示范生态区工作。
相对于别人,乌日娜对保护环境有更深的感受:“我小的时候,牧区牛羊遍地、草青牧旺,但后来,沙化越来越严重,牛羊没有草吃只好卖掉,牧民越来越穷,有的人家甚至吃不饱。”
乌日娜有一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让肆意破坏环境的人到她的家乡住几天,“让他们了解到,在沙漠化严重的地方,需要面对的,不是沙尘,而是生存”。
“咱更清楚这片林场的环保意义”
“当狂风袭来,起伏的沙脉像汹涌的浊浪,造出一个阴森浑浊的世界,折断百年胡杨,推翻烽火高台,将一切生物淹没,将一切活着的东西抛入滚动翻腾的死亡之海。当烟霏云敛,这里又是一种荒凉,一种灵魂被生命抛弃了的荒凉。”
这是包头市环保联合会理事赵玉江,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呼唤》当中,描述沙漠的一段话。
作为环保志愿者,赵玉江曾徒步穿过沙漠,对沙漠有着特殊的感受。
在麻池林场被毁事件过程中,赵玉江给与了很大的关注。
“我曾向很多部门反映过,甚至胡存亮现在保存的《关于林场被毁的情况调查》一文,都是我写的。但反映归反映,却没有任何结果。麻池林场我现在想一想都心疼。作为环保人,咱比别人更清楚这片林场的环保意义。”
据赵玉江讲,在麻池镇当地,很早就流行着一种说法:“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但自从林场成规模以后,大风天气便很少见了。由于风被阻挡,当地的秋冻时间推迟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网友评论
昨日,《北京沙尘暴源头近千亩林地惨遭砍伐》发表后,许多网友发表留言、评论表达对此事的看法。
新浪网友IP:61.157.199.*留言说:“现在,许多献身者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来进行环境补偿、抢救。然而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口号下,奉献者的努力,却被彻底地无情扫荡。看来,为了眼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明天,要的是怎样的一个明天?!”
新浪网友IP:61.150.115.*留言说:“包头市,一些城市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仍停留在‘大炼钢铁’的年代。”
新浪网友IP:221.217.15.*说:“那么多树全都毁了,想想都心疼!!!!呼吁有关部门领导好好查一下这件事,还人们一片蓝天,还所有人一个更好的明天。”
网友chlzhou留言说:“内蒙古林业厅林政处王处长:‘在干旱地区栽树形成林子非常不容易,很珍贵,但是一片林地要和经济建设相比,就需要具体分析了。’这也是官员说的话?”
网友muyi_lin6:“痛心疾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首都的环境的好坏。殊不知唇亡齿寒,林木被毁,沙化严重当地不受侵害吗?眼前的利益又能维护多久?由此可见,当地的政府官员是否在作为?是否考虑国家的利益?是否有环境意识?是否顾全大局?”
网友IP:222.6.103.*说:“再不植树护林,就是自取灭亡。欠自然的东西,都会加倍还回去!”
以上摘录网友评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报观点。
本报记者杨文琴陈江宏文/图
华夏时报 2006年06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