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城市化的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对人类福祉产生的深远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城市植被通过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为居民提供多元感官体验与互动,从而促进人类健康;但有关城市植被的嗅觉体验研究相对匮乏且价值被低估。
在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的天河公园的研究显示,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s组成类别及释放特性存在差异,但优势化合物类别基本稳定。其中白兰以醇类、酯类、萜烯类为主;四季桂、女贞、阴香花以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为主;杧果、羊蹄甲、樟、枫香、落羽杉以萜烯类为主;柠檬桉以醇类、酯类和萜烯类为主;阴香叶片以醇类、醛类、萜烯类为主。植物释放有益BVOCs相对含量与物候变化有关联。白兰、杧果、阴香的花在初花期释放的有益BVOCs相对含量最高(84.7%、97.6%、70.1%);四季桂、女贞、羊蹄甲、樟的花则在末花期释放的有益BVOCs相对含量最高(78.8%、79.1%、94.1%)。枫香和柠檬桉的叶片释放的有益BVOCs在秋冬季相对含量达到峰值(98.2%、67.0%),而落羽杉和阴香的叶片则在夏季达到峰值(99.7%、88.1%)。
研究团队在“气味景观(Smellscape)”基础上,提出“植物气味景观(Plant smellscap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城市绿色空间(UGS)中植物群落所散发的以芳香BVOCs为主形成的可被人类感知的、客观存在的植物气味组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系统回顾,梳理了植物气味景观在联系人与自然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主要的作用路径,进一步阐释了植物气味景观如何提升城市绿色空间(UGS)的多元生态价值(特别是文化效益与健康效益)、优化环境公平性以及增进居民福祉。创造性地提出了影响植物气味景观分布的四个维度:①丰富度(Richness:人类可感知的植被群落散发的植物气味的种类)②质量(Quality:植物气味体验)③传播(Spread:气味的浓度和扩散)④结构(Structure:植物气味景观的可达性、密度和空间分布)。进而建立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论框架来探索植物气味景观、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结果分别以“Plant smellscape: A key avenue to connect nature and human well-being”和“广州城市公园常见园林植物BVOCs组分和释放节律”为题,发表在2025年第107卷的《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和2025年第47卷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研究得到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23MB017、CAFYBB2021SY003-1)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A1515011484)的资助。(高丙涛)
中国林科院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