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在我国首次繁殖成功





大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列为CITES公约附录II中,被IUCN列为易危种,目前我国大鸨(东方亚种)仅有800—1000只。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鸨在半散放的饲养条件下的攻关研究,繁殖成功,属于全国首例。
2015年初在保护区救护繁育站人工饲养的半散放大鸨种群有12只,已经形成初步的繁殖种群规模。在保护区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于长江局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韩莫日根副局长亲自带保护区部分干部建设大鸨繁殖笼舍。建成后的半散放区域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笼舍高4--5米,砖木结构,总投资30余万元,外墙是砖墙,里面全是呢绒软网,里面的支撑木柱全用海绵包装,内有防晒网布,可以为大鸨遮挡阳光,避免暴晒,良好的半散放场地为大鸨提供了适宜其生存及繁殖的环境,笼舍内安装了五个监控摄像头,全方位的旋转监控。地面人工栽植西伯利亚杏和种植紫花苜蓿,在繁殖期增加营养,投喂蚂蚱、鸡蛋、牛肉等饲料,满足了大鸨在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对大鸨的食盘进行定期的消毒,同时对大鸨注射疫苗,防止疾病的传播。半散放区建在远离人为干扰的救护站的西南侧,杜绝了人为的干扰,为其创造了完全模拟自然的生存环境。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保护大鸨为主的保护区,保护区开展大鸨在半散放的饲养条件下的攻关研究,本项目的研究得到东北林业大学专家田秀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她的研究生张藐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实地从越冬到发情、求偶、孵化、育幼等生物学的研究,整个研究采取24小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作出对策,也为大鸨的人工繁育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015年5月至6月有四只雌鸨相继产卵四窝,巢位于半散放区东南方向,共产7枚,其中有4枚为无精卵,后期孵化成功出壳幼雏3只,整个过程完全是依靠雌鸟独立完成,通过自然孵化、育幼首次获得F1代幼雏,这在我国属于首例。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大鸨半散放的自然状态下繁殖成功的空白,推动了大鸨的保护事业,为野外大鸨的种群壮大奠定了基础。图牧吉保护区即将建立国内最大的大鸨人工繁育种群,通过野外放归以恢复和壮大大鸨野生种群,最终达到拯救这一濒危物种的目的。
图牧吉国家自然保护区 2015-07-17

关键词 图牧吉  自然  保护区  半散放  大鸨  首次  繁殖  生物遗传资源  图片  图片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