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狐狸们正在被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林部门“训练”成为“捕鼠警察”,在鼠害严重的森林和草原巡逻。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草原上,活跃着200多只野化放养的狐狸,它们不仅具备了捕食、打洞、逃避等野外生存能力,其中2003-2005年放归的银黑狐已在投放点进行繁殖,有的还和当地野生的赤狐配对繁殖了后代。
野化训练狐狸防治草原鼠害始于2003年。当时,宁夏农牧部门尝试在宁夏草原放归狐狸。取得成功后,2006年,内蒙古草原工作站从宁夏引进11只已被野化的狐狸放养到阿拉善草原。截至目前,宁夏、内蒙古、陕西三地已在14个投放点放归225只狐狸。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草原工作站副站长李克昌介绍说,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宁夏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然而,草原鼠害也在蔓延。
“鼠害最严重的时候,宁夏草原沙化面积达35%,大量草地因被各种草原鼠啃食而沙化,第一年新种下的退耕还林树木,第二年不仅树皮被大量啃食,有的连树根也被地下鼠吃掉了。”他说。
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防治处处长尤德康介绍,鼠(兔)害主要威胁10年生以下树木,全国7340多万亩未成林造林地和14.5亿亩中幼林都面临着鼠(兔)害的直接威胁。
“鼠害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敌在大量消失。”李克昌说。
他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农村养猫养狗的人日益减少,野生黄鼠狼和狐狸也难觅踪影。草原鼠、森林鼠没有了天敌,大量繁殖以致鼠害成灾,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只好采取投放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然而,药物防治鼠害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形成污染,危及其他野生生物。鼠药每年还得变换,要不然,适应能力极强的草原鼠、森林鼠会产生抗药性,或产生警觉。
2003年,经过反复对比筛选之后,宁夏选择人工驯化时间相对较短、野外生存能力较强的银黑狐,在固原市云雾山野化基地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经过几年的实验,宁夏草原工作站逐步摸索出一套对生态环境有利、符合狐狸生理学特性的饲养和分级野化训练控制鼠害的技术。
根据对投放区的调查,各投放区鼠害普遍下降,海原县南华山区2003年5月黄鼠等地面鼠密度为69只/公顷,鼢鼠密度为14只/公顷。2004年4月地面鼠密度下降为3只/公顷,鼢鼠密度下降为8只/公顷。
此项技术已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草原鼠害防治与持续控制新技术推广计划,并将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草原省区推广200万亩。
然而,狐狸灭鼠在林区效果似乎不如在草原明显。
固原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宏说,2004年,当地林业部门曾经尝试利用银黑狐防治森林鼠害,但20只银黑狐放出去后,由于缺乏监控设备,再也没有了踪迹,鼠害防治效果无法掌握。
王宏说,今年全市计划人工捕捉鼢鼠49万只,目前已完成21万只。“但即使这样,现在每年能防治的林区面积也就100万亩,只占固原市林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固原市林业局森防站站长安永平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又开始尝试利用黄鼠狼防治森林鼠害。
他说,黄鼠狼和银黑狐不同,由于是捕捉的野生黄鼠狼幼崽,小黄鼠狼的野性还在。在不改变黄鼠狼野性的同时,林业部门希望能人工繁殖更多的黄鼠狼。如果繁殖成功,黄鼠狼将被放到森林鼠害严重区域,恢复林区的生态链。
“利用鼠类天敌防治鼠害无疑是最生态的防治方法。它不仅成本低,可持续控制鼠害,还可达到无环境污染、对其他动物伤害较小的效果。”安永平说。(记者李建敏 曹健 周健伟)
新华社 2007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