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狩猎权”暂停拍卖背后:国内狩猎场暴利之诱
本报记者章轲发自北京
在一片争议声中,原定于13日举行的“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终被暂缓执行。
此次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的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一旦进行,将是我国首次通过拍卖方式,对获批准的狩猎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猎捕权进行转让。
国内猎人猎杀数量更大
根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现阶段,我国开展国际狩猎的野生动物主要有14种,每年国际狩猎野生动物数量由最初的3头(只)逐步增长到2005年的123头(只)。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狩猎野生动物总数1347头(只),狩猎收入3639万美元。
而据一位知情人透露,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狩猎额度相比,国内猎人猎杀的野生动物数量更大。在个别猎场,不仅可以全程享受野味,连老虎肉都能吃上。
“他们并没有公布国内猎人的狩猎数量,其实很多国际狩猎场同样对国内狩猎人开放,否则这些狩猎场怎么生存?”昨日下午,这位知情人告诉记者,每年国内狩猎人猎杀的野生动物数量更大。
在一些狩猎场,不仅可以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以及驼鹿、马鹿和榛鸡,更是可以免费猎杀野猪、狍、雪兔、松鼠、狐狸等野生动物。
“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马上到山西东方国际狩猎场的网站上查一查。他们那就可以打到金钱豹。”这位知情人士说。
记者随后在山西东方国际狩猎场的网站上查实,这里确实有“金钱豹、梅花鹿、马鹿、黄羊、野猪、狐、林麝、狍子等230多种”,且都列在狩猎范围。
知情人称,绝大多数国际狩猎场的主要顾客来自国内。以北京奥林狩猎俱乐部为例,自该俱乐部1997年11月成立以来,来自法国、奥地利、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猎人只有区区数十位,绝大部分是国内狩猎爱好者。
经营狩猎场收入可观
相比其他他方面的投资,搞个狩猎场的风险要小得多,而收益稳定、可观。
“人们只知道对外国人开放的国际狩猎场所共25处。其实,国内大大小小的狩猎场数不胜数。”知情人称。
以北京附近的一家国际狩猎俱乐部为例,该俱乐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建有封闭式狩猎场、动物饲养场、其他附属设施等,总投资1100万元。该狩猎场距北京350公里,距承德150公里。在广阔的森林草原的众多的湖泊中,现生息着各类禽兽类20佘种,各类野生动物20余种。
据测算,该狩猎场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
客房收入按年接待狩猎客人450人计算,每年收入130万元;狩猎收入按年接待猎客450人计算,每年获收入300万元;游艺收入按年接待客人20万人计算,每年收入70万元。合计年总收入为550万元。
由于当地政府提供了部分优惠政策,该项目前三年可免交所得税,每年可获利225万元,投资回收期4.5年。
狩猎产业正在酝酿
王伟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国家林业局正积极筹备成立中国国际狩猎俱乐部,与国际接轨,从而带动中国狩猎产业的发展。
据称,在国外狩猎不仅是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效手段,由此形成的狩猎产品和狩猎服务,还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产业。 2001年,美国就有1300多万16岁以上的公民参加了狩猎活动,因此带动的消费市场高达200多亿美元。
狩猎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上世纪70年代初,乌干达国家公园每年接待国外狩猎者的收入就已达到了1500万美元,仅次于该国出口咖啡、棉花的收入,居第三位。
据了解,国家自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以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打击非法猎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产业政策,国家至今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这也是野生动物动物产业迟迟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程师周继武认为,根据国外发展狩猎的经验和我国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制定野生动物产业发展政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
周继武建议,狩猎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投资项目,只要政府正确的引导和政策保障,吸引民间资本开发完全可行。同时应增划新的狩猎区和完善原有狩猎场的建设,以适应野生动物产业化、狩猎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