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黑龙江省建1+9城市森林群生态圈 将打造全国生态环境最佳省份





-新建10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还湿地面积达到100万亩
  -构筑国家北方生态屏障
  -打造5条旅游集合带
  新建6个城郊森林公园
  生活报8月1日讯 《黑龙江省林业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大美龙江建设实施意见》日前出台,对我省在森林覆盖、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新规划。《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造林1650万亩,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把我省打造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和谐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佳省份。这是记者今日在黑龙江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构筑“一圈、两区、三带、四屏、五廊”
  《实施意见》提出,要抢抓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在空间布局上构筑“一圈、两区、三带、四屏、五廊”的城乡生态建设网络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一圈:
  即1+9城市森林群生态圈。重点打造环哈尔滨市和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伊春、黑河、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大庆即1+9城市的生态防护圈,以及“1+9”城市群圈辐射连接的(1+9)X县域生态圈,即:哈尔滨引申阿城、尚志、五常等几个县(市、区);其他九个城市引申宁安、海林、东宁、绥芬河、穆棱、密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萝北、嘉荫、逊克、孙吴、呼玛、漠河、塔河、嫩江、讷河、甘南、泰来、肇源等县(市),构建环省城乡绿化一体化生态圈。
  重点打造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黑河、绥化等5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致力建设人工生态屏障;构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财岭、老爷岭森林生态屏障;构建三江、南瓮河、七星河、扎龙、兴凯湖等湿地生态屏障;建设两大平原粮食增产增收防护林屏障。
  四屏:
  重点打造高速公路、国省级公路、县乡农村公路、铁路两侧及江河湖渠沿岸的高标准绿色廊道。
  五廊:
  两区:
  深入实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战略。重点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构筑国家北方生态屏障。
  重点打造哈尔滨、牡丹江森林食用菌产业带;牡丹江、哈尔滨、绥化、伊春林木加工产业带;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佳木斯、双鸭山、鹤岗林果产业带。
  三带:
  未来五年
  我省将完成人工造林880万亩以上,还湿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森林湿地覆盖率达到57%。全省森林面积达到2150万公顷,全省森林蓄积量突破20亿立方米。
  生态旅游
  新建和续建城郊森林公园6个,打造长寿山、牡丹峰、七星河、黑瞎子岛、珍宝岛、兴凯湖、扎龙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森林和湿地公园;重点规划绿化13个旅游名镇。
  深度开发中心城市周边横头山、帽儿山、香炉山、龙凤山等一批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产业。
  旅游集合带
  突出抓好横头山―平山―亚布力―凤凰山―雪乡、兴凯湖―珍宝岛―七星河―挠力河―三江、小北湖火山―镜泊湖―莲花湖―威虎山、庆安―五营―汤旺河―嘉荫、北极村―南瓮河―鄂伦村―黑河等五条旅游集合带。
  生态科普基地
  建设扎龙湿地宣教馆、长寿山森林大世界、黑龙江森林博物馆等基地,达到每个市都有一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实施十大生态工程新建10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围绕大美龙江建设这一主题,我省将以平原绿化和消灭荒山荒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新晋升野生动物、森林、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保障我省国际鸟类大通道安全,使扎龙、兴凯湖、三江、七星河、挠力河、珍宝岛、三环泡、乌裕尔河等重要迁徙地自然景观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恢复。同时,开展迁徙鸟类调查监测工作,扩大我省鸟类种群数量;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工作,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安全。
  十大生态工程
  ●天然林生态补偿工程。保护好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东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居民生产生活提供生态屏障。
  ●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工程。科学合理配置农田和草牧场防护林带,5年计划营造防护林800万亩。
  ●两荒造林工程。对宜林荒山、荒地采取多种造林方式进行生态改造,力争5年基本实现荒山荒地绿化。
  ●防沙治沙工程。以龙江县、甘南县、泰来县、杜蒙县等生态脆弱县为主攻方向,以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和草牧场防护林、生态经济林为重点,完成科尔沁沙地治沙造林任务126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
  ●森林保护工程。建立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有效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滥占林地等行为,确保森林湿地资源安全。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蛀干性、食叶性等有害生物,以及林业鼠(兔)害防控。
  ●封山育林工程。对疏林地采取封育、封造、抚育等措施,进行森林恢复,提高森林质量,5年完成封山育林800万亩。
  ●矿区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对废弃矿床等采取人工回填造林等措施,恢复矿区森林植被,力争5年基本完成沉陷区绿化。
  ●城乡一体化及绿色通道绿化工程。通过加快城镇绿化、村屯绿化、江河湖(库)渠绿化和道路绿化,实现城乡网带相连的绿化网络。
  ●珍贵树种培育保护工程。加强珍贵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培育,力争用5年时间,使省级珍贵用材苗木繁育基地达到30个,培育面积达到10万亩,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培育面积3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000万亩。
  ●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加强东北虎、熊类、鹿类、东方白鹳、丹顶鹤、金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东北红豆杉、兴凯松、红松、松茸等珍稀野生植物资源及栖息地保护工作,努力使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于海霞 生活报 2012-08-01

关键词 林业政策  林业建设  绿化  造林  生态  森林资源  园林  湿地  图片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