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



编号 zgly00003691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李明辉  何风华  刘云  潘存德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5)

页码 1000-1006

年份 2005 

分类号 Q14  Q948 

关键词 天山云杉  空间格局  Ripley’s  K系数法  种群  聚集格局 

文摘内容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是天山林区的重要针叶林。研究调查了两块分别代表天山云杉不同演替阶段的标准地, 应用Ripley’s K系数法研究了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 天山云杉是聚集型种群, 天山云杉活立木、枯死木、天山桦(Betula tianschanica Rupr.)和天山柳(Salix tianschanica Rgl.)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型; 天山云杉枯死木的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活立木的聚集强度; 天山桦和天山柳的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枯死木的聚集强度; 天山桦和天山柳的空间格局随种群所处的演替阶段不同而不同, 增长型种群在所有尺度上其空间格局都为聚集型, 在大于70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格局, 而天山云杉成熟林中的天山桦和天山柳只在小尺度(0~40m)上表现为聚集。随着天山云杉的生长, 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小, 聚集半径不断增大。从50a以下天山云杉到50~100a的天山云杉其聚集强度急速减小, 这有利于天山云杉幼树获得足够的资源, 是天山云杉幼树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150a以上天山云杉的聚集强度增加, 这是由于天山云杉生长到150a左右时开始出现成熟后死亡, 形成林窗有利于天山云杉林的更新。研究还对Ripley’s K系数法和频次检验法进行了比较, Ripley’s K系数法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的种群空间格局, 且不受样方大小的影响, 结果清楚、直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