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238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草地矿物质营养的评价
作者
申小云
霍宾
闽小莹
吴婷
廖建军
蔡平
张毓
何玉邦
孙建青
吴永林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西南世界银行扶贫项目贵州办公室
青海省林业厅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栖息地
矿物质营养
高寒草甸
季节动态
文摘内容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对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的青海湖布哈河上游地区高寒草甸的矿物质营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应用显微分析法分析动物食性,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质含量。结果发现,牧草萌发期的混合牧草硒和铜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牧草快速生长期(Cu,F2,27=3.27,P=0.008;Se,F2,27=3.27,P=0.009),但牧草枯黄期与萌发期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牧草品种体内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唐古特铁线莲、沙蒿、芨芨草是主要的高硒植物,其中芨芨草硒含量最高。芨芨草是普氏原羚的基本食物,占总食物的13.68%,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886)。碱蒿、冷蒿、紫花针茅是主要的高铜植物,其中紫花针茅的铜含量最高,是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占总食物的9.40%,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037)。因此,对放牧动物来说,普氏原羚栖息地存在严重的矿物质营养不平衡问题,属于严重硒缺乏区,季节性铜硒缺乏区,普氏原羚基本食物是高硒植物芨芨草,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硒含量,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是含铜量最高的紫花针茅,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铜含量。增加牧场高硒和高铜植物的比例,提高土壤牧草的硒和铜元素的含量和扩大普氏原羚的采食范围都是保护普氏原羚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