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75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治沙措施通过植物群落的质量效应驱动土壤因子变化——以玛曲高寒草甸沙化区为例
作者
王新源
兰芳芳
马仲武
陈萍
唐霞
连杰
王旭洋
曲浩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生态资源监测中心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3,43(1)
页码
70-81
年份
2023
分类号
Q94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沙漠化
治沙措施
质量效应
文摘内容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沙障固定+种草植灌+围封共同构建的综合性治沙措施对不同调查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玛曲高寒草甸严重沙漠化区域(流动沙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驱动土壤因子变化的生态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工作。结果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由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转变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与青藏苔草并重。不受调查区制约,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地上生物量大幅提高至18.04 g/m^(2)和24.67 g/m^(2)(P《0.05),盖度分别为23.8%和31.1%,较流动沙地显著提高了487.3%和589.2%(P《0.05),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盖度相近。土壤因子方面,除pH值外,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土壤全氮、全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地上生物量是驱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对以上土壤养分的积极效应亦达到显著水平。相较而言,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因子变化的贡献率较低,说明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质量效应”而不是“多样性效应”来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等主要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