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温度对白面叉草蛉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74267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度对白面叉草蛉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10;森林气象学

作者 安岭  张方平  韩冬银  符悦冠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环境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1,33(2)

页码 203-208,223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68.1 

关键词 白面叉草蛉  温度  发育  繁殖  存活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文摘内容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相同温度下,3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20℃~32℃时可达100%,表明老龄幼虫对温度的适应性更强。成虫的寿命与产卵历期均以16℃最长,并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量、日均产卵量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和产卵量等特性,28℃~32℃下最有利于白面叉草蛉种群的增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