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编号 zgly00014963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作者 王贵霞  夏江宝  孙宁宁  王景元  庞启航  刘翠丽 

作者单位 滨州市水利局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惠民县水利局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2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植被类型  水蚀  风蚀  蓄水保土  土壤养分 

文摘内容 为探讨引黄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及改良土壤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段内的杨树林、冬枣经济林、杨树+大豆农林间作和玉米农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蚀量、风蚀量、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深度和侵蚀模数均低于裸地。杨树+大豆农林间作抵抗风蚀能力最好,其次是杨树林;冬枣林和农林间作抵抗水蚀能力好于玉米地和杨树林。发生风蚀和水蚀的月份分别以3-4月和7-8月为主。(2)植被恢复措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蓄水性能,土壤表层的蓄水能力好于20-40cm土层。冬枣林蓄水能力较高,农林间作涵蓄有效水分较弱。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玉米地>杨树林>冬枣林>杨树+大豆间作。(3)植被恢复措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表层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土层。农林间作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冬枣林和玉米地;冬枣林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其次为玉米地和农林间作,杨树林在改善土壤养分效能方面较差。综合来看农林间作在引黄灌区沉沙池段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和改良土壤效应。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