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改革开放40 a来新疆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格局与特征



编号 zgly00017067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改革开放40 a来新疆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格局与特征

作者 陈曦  常存  包安明  吴世新  罗格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P901 

关键词 新疆  土地覆被  时空格局  可持续发展 

文摘内容 改革开放40 a以来,新疆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与环境问题。为了给未来新疆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通过采用分区分层的决策树方法和向量相似度的变化检测方法,完成了新疆2015年、2010年、2000年、1990年、1975年的土地覆被1∶100 000矢量数据集,准确反演了过去40 a(改革开放40 a)来新疆地表覆被变化过程,分析了新疆土地覆被变化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相互关系,从垦荒(1975—1990年)、农业资源开发(1990—2000年)、西部大开发(2000—2010年)、对口援疆(2010—2015年)4个阶段,阐述了国家政策力度和导向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新疆土地覆被变化由耕地开垦、人工表面增长的高速发展模式开始向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各主要地类的变化也由急剧发展转向基本可控。近40 a新疆耕地面积增加了128%(50 414.02 km~2),新增耕地依照水土资源配置特征,遵循空间规律分布;人工表面(建设、交通、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197%(7 497.11 km~2),在2000年后增速明显,2010年后南疆增加幅度很大;1990年前林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1990年后呈增加的态势,新增林地广泛分布在全疆天然林封育保护范围和天保工程实施区内;湿地1990年前面积减少明显,1990—2000年保持稳定,2000年后呈增加趋势;草地和其他类型的面积呈现持续减少态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