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板栗‘燕山早丰’与‘燕晶’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编号 zgly00017250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板栗‘燕山早丰’与‘燕晶’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作者 刘宁伟  王璐  张智勇  张树航  张卿  王广鹏  秦岭  曹庆芹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1,43(5)

页码 75-85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22.8 

关键词 板栗  遗传倾向  坚果  栗蓬  淀粉  可溶性糖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板栗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和杂交后代的遗传差异,提高板栗良种繁育效率。【方法】以‘燕山早丰’ב燕晶’为亲本杂交产生259个F1个体为试验材料,对2016年和2017年板栗坚果性状、栗蓬性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遗传倾向研究。【结果】坚果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2016年和2017年的单粒质量、坚果厚、坚果高和坚果宽等性状呈正态分布趋势,且后代平均值均大于亲中值,说明存在加性效应。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单粒重性状变异系数在18.50%~20.19%,后代广泛分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可能选育出单粒重较大的板栗品种。坚果宽、坚果厚和坚果高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20%,遗传传递力在98.54%~106.55%之间,说明坚果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栗蓬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总重性状平均值高于亲中值,正反交变异系数均大于20%,遗传传递力在112.00%~117.44%之间,能够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小。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宽性状的超高亲率分别达到37.50%和23.96%,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2.50%和113.93%。2016年刺束长短正反交后代和2017年正交后代平均值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90.25%、90.83%和93.66%,2016年超低亲率分别为27.08%和18.90%,刺束长短性状趋于变短。通过果实品质相关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淀粉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7.82%~17.66%,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在101.11%~108.22%之间,2016年正反交后代超高亲率分别为34.38%和30.09%,均高于2017年,趋于支链淀粉含量增多。相比于2017年,2016年正反交后代可溶性糖含量遗传传递力较低,分别为64.10%和59.94%,说明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大。【结论】通过对坚果相关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倾向和分离特点的研究得出,坚果相关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果实品质性状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该研究为今后板栗杂交育种后代的筛选和目标性状的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