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504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逃逸外来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生长繁殖特性、地理分布现状及群落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4(3)
页码
444-449
年份
2004
分类号
Q948
Q16
关键词
肿柄菊
云南
逃逸生长
结实量
外来植物
繁殖
伴生植物
化感作用
克隆增殖
种子
文摘内容
调查表明, 肿柄菊在云南省已逃逸生长于北纬24°10′以南的53个县区, 面积达184.212km^2。分布区为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类型。逃逸生长的肿柄菊呈多年生灌木或亚灌木状, 植株全年生长, 5~10月份的雨季是其生长旺盛期, 10月份开始献蕾, 花期为11月至翌年1月份, 果熟期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份。肿柄菊的结实量高达80000~160000枚/m^2, 种子(瘦果)千粒重4.5782~6.5292g。成熟种子在风力摇曳下从果序中脱出, 借助风力、流水或附着于交通工具、人畜等广泛散播, 在适宜的生境下实现萌发生长和种群扩增。肿柄菊能依靠植株基部节处萌生的小芽体形成克隆分株, 克隆分株迅速生长后成密集状丛生, 在倒伏或贴地面生长的茎秆上萌生无数的不定根和不定芽, 进一步实现植物体的克隆增殖。由于肿柄菊强大种子繁殖潜力、特殊的克隆增殖特性和植物体固有的化感作用, 种群个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快速扩增, 排挤本土植物, 形成大面积的单一优势种群落, 其伴生植物多为一些适应范围广的1年、2年生或多年生杂草。肿柄菊的多种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在危害性的外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