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缅甸琥珀内含物形态结构在X射线下的可辨识性



编号 zgly00015283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缅甸琥珀内含物形态结构在X射线下的可辨识性

作者 郭明霞  杨海东  黎刚  佟一杰  李莎  路园园  石爱民  王博  张巍巍  白明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三峡昆虫博物馆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9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11 

关键词 缅甸琥珀  化石  昆虫琥珀  三维重建  显微CT  X射线  古生物学 

文摘内容 【目的】产自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中期。其艺术价值很高,同时其内含物的生物多样性程度也很高,故其科学价值也不可估量。显微CT能够提供化石(琥珀)内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故该方法日渐成为目前琥珀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在可见光下可见的琥珀内的生物结构,在X射线下却有不同的结果,这与现生研究材料在显微CT下的表现非常不同。本研究对产自胡康河谷的9块缅甸琥珀进行显微CT检测,试图对这个特殊的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解读。【方法】利用数码相机(Nikon 5200D)拍摄琥珀照片,并用Helicon Focus 5.3软件合成。通过显微CT技术扫描琥珀和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重建出缅甸琥珀内含物的三维结构形态。【结果】显微CT检测结果主要分为3种:完全无衬度、部分结构有衬度和整体结构有较好衬度。本研究对有较好衬度的琥珀内含物进行了三维重建,展示了琥珀内含物的外部和内部三维结构。【结论】琥珀内含物的可见光成像和X射线成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原因和琥珀保存的好坏以及琥珀的密度差、琥珀围岩之间的对比度差异有关。琥珀形成和埋藏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非常复杂,其机理的探究也更为复杂和困难,本文对这个现象的主要类型做了较为初步的阐述,后续研究需要更为全面的选样和更为严格的实验设计才能够最终解决这个埋藏学上的难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