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木蹄层孔菌不同居群间生长特性、木质素降解酶与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



编号 zgly00014331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木蹄层孔菌不同居群间生长特性、木质素降解酶与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

作者 曹宇  徐晔  王秋玉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22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763.2 

关键词 白腐菌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  漆酶  分子标记  遗传分化 

文摘内容 以帽儿山、长白山、凉水、本溪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4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长度测量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采用菌丝体干重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在23℃下生长速度显著高于28℃,说明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对温度较敏感,23℃更适合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在同一温度下培养,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色法检测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木质素降解相关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差异,结果显示同一种酶酶活性在4个地点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3种酶在PDA培养基上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完全培养基。同时,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初探了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中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是本溪,其次是帽儿山和凉水,而长白山最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24.74%,居群内的遗传分化为75.26%,木蹄层孔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帽儿山和本溪居群最先聚类,其次聚类的是长白山居群,最后是凉水居群。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