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747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SSR标记的江南牡丹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作者
张旻桓
姚奕平
黄宇
金晓玲
叶烨
邢文
雍玉冰
张雨朦
黄承前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宁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风景资源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植物园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3,43(1)
页码
164-172
年份
2023
分类号
S718.46
S685.11
关键词
牡丹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SSR
分子标记
文摘内容
【目的】揭示江南牡丹可能的起源,为江南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种质创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筛选的14对SSR引物对47份资源376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4对引物共检测平均等位基因的变化区间为1.500~2.786,总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为1.797,观测杂合度(Ho)变化区间为0.371~0.786,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区间为0.250~0.510,平均值分别为0.320和0.560,观测杂合度(Ho)的平均值大于期望杂合度(He)。固定指数(F)的变化区间为-1.000~0.011,平均值为-0.805。等位基因丰富度(Ar)的最大值为2.79(‘香丹’),最小值为1.5,平均值为1.769,基本上为江南牡丹的传统品种。江南牡丹品种中来源于湖南牡丹的品种相对其他来源的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与卵叶牡丹显示了较近的关缘关系,其中‘四旋’‘玫红’‘轻罗’‘川红’有很近的遗传距离,整体来讲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群体。‘凤丹’‘香丹’与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雪源红’和‘香玉’与大部分中原牡丹聚为一类,推测为早年引种至江南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结论】肉质花盘亚组可能没有参与江南栽培牡丹的起源,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有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矮牡丹和四川牡丹的基因,这些种共同形成了江南牡丹品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