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藏东南典型暗针叶林不同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特征



编号 zgly00017334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藏东南典型暗针叶林不同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特征

作者 焦克  张旭博  徐梦  刘晓洁  安前东  张崇玉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农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2)

页码 4864-4875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4.3 

关键词 深层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组成  分子生态网络  青藏高原 

文摘内容 深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对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和能量循环转化过程不可或缺,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暗针叶林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土壤垂直剖面的变化特征,对深入认识高寒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特征及全球变化影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带表层(0—20 cm)和底层土壤(40—60 cm)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分子生态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土壤深度显著影响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P<0.01)。不同微生物种群对土壤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剖面加深而显著降低,而古菌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则显著增加。分子生态网络分析发现,真菌网络以负相关连接为主(占总连接数65%—98%),而细菌网络以正相关连接为主(69%—75%),真菌和细菌网络中正相关连接的比例均随剖面加深而增加。底层土壤真菌和细菌网络的平均连接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均高于表层土壤,说明微生物网络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复杂。真菌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和模块性在底层土壤均大于表层土壤,意味着真菌网络应对环境变化的稳定性随剖面加深而增加,而细菌网络则正相反,在表层土壤的稳定性更强。真菌网络中连接节点的个数随剖面加深而增加,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是连接网络模块的关键菌种;在细菌网络中模块枢纽和连接节点则随剖面加深而降低,并且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等关键种群在分子生态网络中的功能在表层和底层土壤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藏东南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带深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表层土壤有显著差别,揭示影响深层土壤微生物网络构建和稳定的关键种群,对深入理解和预测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