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799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鹤顶兰胚珠发育过程及受精前后同工酶的变化
学科分类
220.5010;园林植物学
作者单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母体文献
园艺学报
年卷期
2008,35(5)
页码
721-726
年份
2008
分类号
S682.31
关键词
鹤顶兰
酯酶
酸性磷酸酶
胚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文摘内容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lton)BI.]授粉后10d胎座出现指状突起,20d形成胚珠原基,24d大孢子母细胞发生,30d功能大孢子形成,41d发育为成熟的八核胚囊,而后完成双受精发育成早期球形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鹤顶兰从指状突起出现到早期球形胚形成的全过程中酯酶(Est)、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发现:这一过程中Est表达有7个同工酶位点,Acp有5个同工酶位点,两者均在八核胚囊时期变化最显著。Est-7和Acp4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在八核胚囊时期特异表达的位点有Est-4和Acp-3;而Acp-2只在这一时期不表达。Est-1在八核胚囊时期和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表达。授粉后Est和Acp的酶位点变化说明与胚珠发育相关的一系列基因表达有时序性,位点Est4、Acp-2和Acp-3是否直接参与了八核胚囊发育的控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