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161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及变化趋势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4)
页码
1606-1618
年份
2022
分类号
Q95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态
趋势评价
长江口
文摘内容
基于长江口3个区域潮间带(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监测数据,对长江口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长江口海域泥相和岩相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门57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群。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两个泥相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6.4个/m^(2)和160.4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8.42 g/m^(2)和45.71 g/m^(2);嵊山岛岩相潮间带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8.9个/m^(2)和763.72 g/m^(2)。各断面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位于1.36—3.24、0.75—2.88和0.48—0.77,泥相潮间带低潮区生物多样性优于中潮区和高潮区,岩相潮间带中潮区生物多样性最好。聚类分析可见长江口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分为泥相和岩相2个大组群,物种分布存在明显的分潮区现象,高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低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表明底质类型和潮汐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近30年来,崇明东滩和南汇边滩底栖生物种类数存在一定波动,嵊山后陀湾断面生物种类数明显下降;3个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应与长江口海域湿地围垦、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过度采捕和环境污染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