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044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者 张德平  王效科  孙宏伟  冯宗炜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室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室北京100085  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  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北京100085  内蒙古扎兰屯162657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07年02期

年份 2007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风蚀坑  成因  形态变化  沙漠化  风沙地貌  地表土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 

文摘内容 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187个现代风蚀坑野外调查获得的形态指标、发展阶段、诱发原因、现代放牧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87%的风蚀坑由人类活动引起。其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别占35.8%、34.8%和16%。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布范围最广。翻耕诱发的风蚀坑有97%处于活动状态。翻耕造成的土壤损失对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深远。放牧既能促使固定风蚀坑活化并助长风沙活动,也能促进风蚀坑加速消亡。合理确定放牧压力很重要。翻耕造成的面状土层破坏诱发大量风蚀裸地和规模巨大的短轴型风蚀坑。道路切割土层诱发受道路延伸方向控制串状分布的长轴型风蚀坑。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正面临新一轮沙漠化的严重威胁。保护沙质草原区植被和地表土层不受破坏是防止风蚀坑发生发展的关键。促进土层以及草原植被的形成与恢复是风蚀坑控制的根本途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