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鄂西北濒危植物红椿天然种群动态分析



编号 zgly00015793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鄂西北濒危植物红椿天然种群动态分析

作者 汪洋  闫魁星  滕家喜  陈文学  汪林波  陈松 

作者单位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与建工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竹山县林业局  谷城县林业局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18.54 

关键词 鄂西北  红椿  种群动态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谱分析 

文摘内容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分布于鄂西北的3个红椿(Toona ciliata Roem.)天然种群(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进行统计;采用立木径级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的方法,分析了各种群不同龄级的个体数量动态指数(Vn)、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并对3个种群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椿种群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自然状态下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个体数量动态指数分别为46.27%、53.46%和37.71%,标准化存活曲线分别为DeeveyⅢ型、DeeveyⅡ型和DeeveyⅡ型。3个种群第2龄级〔2.5 cm≤胸径(DBH)<7.5 cm〕幼树的死亡率均较高,竹山种群第3龄级(7.5 cm≤DBH<12.5 cm)幼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1种群第7龄级(27.5 cm≤DBH<32.5 cm)大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2种群第6龄级(22.5 cm≤DBH<27.5cm)中树的死亡率最高;3个种群第1龄级(DBH<2.5 cm)和第2龄级个体的平均期望寿命均较高。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的基波振幅分别为1.061 6、1.097 1和0.788 2,明显的小周期分别出现在第4、第2和第4波序,表明分布于鄂西北的红椿天然种群更新存在着周期性,且存在小周期的多谐波叠加,种群波动与龄级的Vn值相吻合。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椿的强阳性生理特征,其天然种群受环境筛抑制和环境干扰,造成幼树个体损失和中龄级个体不足,这是造成红椿濒危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加强人为正向干扰以制造林窗、增强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引种造林,以保护和利用红椿这一濒危植物资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