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73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岷江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有机碳
文摘内容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四川省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SLOC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机械组成不尽一致,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具有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次生林和灌草丛高于人工林和坡耕地,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磷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LOC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次生林和灌草丛高于人工林和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LOC垂直方向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递增趋势,并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坡耕地、灌草丛、次生林和人工林SLOC从表层至底层逐渐递减,呈T形分布,表聚性较为明显。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在10—20cm SLOC/SOC比例最高,而次生林0—10cm SLOC/SOC比例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LOC/SOC比例均在30—40cm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LOC与SOC和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土壤容重均呈负相关。表明SLOC受土壤养分和机械组成影响较大,其中SOC和全氮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LOC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SLOC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961),说明SLOC能够作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OC动态变化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而提前反映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其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处生境下SOC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