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编号 zgly000137109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作者 杨海宽  安沙舟  张荣华  李海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新疆昭苏马场草原站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1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812.8 

关键词 草地质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高寒草甸  中山山地草甸  低山丘陵草原 

文摘内容 以昭苏马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该场11个草地资源类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昭苏马场质量最好的草地是中山山地草甸的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L.)Richt)+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 Kar.et Kir.)+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和高寒草甸的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Dec-ne.)Clarke)+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 Juz.)+杂类草草地型(Herbarum variarum),其关联度分别为0.736、0.691;质量最差的草地是河谷草甸的白尖苔草(Carex oxyleuca V.Krecz)+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草地型和低山丘陵草原的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针茅(Stipacapillata L.)草地型、羊茅+针茅+草原苔草草地型和针茅+草原苔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草地型,其关联度分别为0.475、0.461、0.475和0.4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划分5个等级,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