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编号 zgly00005916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鲁绍伟  刘凤芹  余新晓  樊金栓  杨新兵  李春平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08,15(1)

页码 117-121

年份 2008 

分类号 S791.254  S718.45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油松  密度效应  结构功能 

文摘内容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a生5种造林密度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1200株/hm^2的油松林蓄积最大为95.53m^3/hm^2,但从单株蓄积量来看,不同密度的油松林单株蓄积随着油松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油松800株/hm^2的单株蓄积为0.1017m^3/hm^2,是2000株/hm^2单株蓄积的3.17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8.87~142.13t/hm^2,平均碳密度为119.14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平均为79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30;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当地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