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549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牛低碳养殖与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动物营养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9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823
关键词 热应激 肉牛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文摘内容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185.89±14.02)kg]相近、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d,正试期180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月(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