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白尾海雕现身西溪湿地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杭首次发现








杭州网讯 近日,观鸟爱好者缪东明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滩拍摄鸟类时,意外拍摄到一只体型较大的猛禽。“翅膀张开有两米多,当时就觉得没见过,赶紧拍下来了。”缪东明回忆当时的情景。
回家后,拍到“大鸟”的缪东明将图片上传到浙江野鸟会观鸟论坛后,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经辨认,这只猛禽是白尾海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在我省十分罕见,而且在杭州尚属首次发现。
“白尾海雕在杭州西溪湿地出现,我认为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告诉记者,白尾海雕在东北繁殖,到冬天回到南方来越冬,“主要活动区域是大型的湿地,同时对于自然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能在城市湿地出现,我觉得更难能可贵。”
陈水华说,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城区,在城区出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不仅说明湿地环境的改善,更说明杭州城市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白尾海雕这样“国宝级”的鸟类出现在西溪湿地,除偶然因素外,与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成果密不可分。西溪湿地综保工程过程,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长、栖息、繁殖及迁徙停歇的场所。近3年来,西溪湿地的植物新增了115种,达到了607种;昆虫增加了226种,达到703种;鸟类增加了15种,达到142种。其中,鹰、雀鹰、凤头鹰、赤腹鹰、普通鵟、红隼、 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10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新闻链接
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us albicilla)又称白尾海鹫,是鹰科中一种非常大型的猛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近1米,翼展达2米至2.5米,体重在3.5到7.5公斤。白尾海雕的翅膀张开时非常阔,头部很大,嘴部很厚,很轻易就能把肉切开。成年的白尾海雕除了较浅色的头部和颈部、白色的尾部、黄色的嘴和脚外,基本上全身的主要颜色为棕色。幼体的嘴和脚较成体的深色,在半成年时,它们的尾部才变为带黑色条纹的白色。白尾海雕主要以鱼类为食,也捕食各种鸟类以及中小型哺乳动物,一般冬季于10-11月迁到越冬地,春季最晚于3-4月离开越冬地。白尾海雕在浙江为冬候鸟,省内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但数量极少。之前,省内最近的一次白尾海雕观测记录是在2007年11月海宁尖山东西湖。
白尾海雕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已知的分布地点有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图片说明:
西溪上空拍到的白尾海雕(拍摄者 缪东明)
白尾海雕(拍摄者 缪东明)
王帆 孙静 杭州网 2011-12-13

关键词 法律  生态  生物多样性  鸟类保护  图片  湿地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