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天,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将于9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盛会,又一次大团圆,将奏响中非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新旋律。
作为与非洲有着不解之缘的我院竹子中心,已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25年,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援外培训班134期。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更是开展了长期、系列项目+培训的工作,为部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专家为此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青春。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小伙从遥远的“千丘之国”卢旺达传来的“声影”。
我在卢旺达的所见所闻
2016年3月10日午夜,我坐在卡航飞机上,身边坐着一位在浙江义乌经商的突尼斯人,他用蹩脚的英语问我去哪儿,我说去东部非洲的卢旺达工作两年。他表现出一丝惊讶,接着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出国。我心里一笑,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出国,更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前往离家一万公里的非洲大陆,参与中国援卢旺达竹子种植加工和利用项目,充当项目翻译。该项目由中国商务部委托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承办,开始于2009年,现在项目已进行到第五期。
一路上心里有那么一点忐忑不安,倒不是第一次坐飞机害怕,而是担心前路漫漫,不知何去何从。飞机中途在乌干达的堪培拉国际机场中转,我出了机舱走在廊桥上,隔着玻璃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帧非洲画面:前下方机场的行李车有序地驶往各自的终点,在烈日下,只见黝黑发亮的机场工作人员,还有一望无际的湛蓝天空,几只雄鹰远远高高地盘旋滑翔。这样的景致让我先前的忐忑和顾虑一扫而尽,仿佛整个心魂都随那雄鹰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了。
转眼间,已经在卢旺达工作2.5年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卢旺达号称“千丘之国”,但山的那边,是海?不,这里是山连着山,整个国家都在大大小小的山丘上,我们每天的日常行程就是从一个山头去往另外一个山头。
这个国家的人民虽然饱受历史的疮痍,但自从民族和解后,焕发着让人欣喜的自信和友善。坐在车里,走在路上,每当他们看到我这副亚洲面孔,脱口而出的一句标准发音是:“你好!”而乡下的小孩则追着跑着叫出类似“新华”或者“清华”的字眼,司机跟我说这是他们跟中国人打招呼的友好方式,可能是在电视上学来的。这样的友好让我这个外来客听来着实高兴。老百姓有在田间躬身劳作,有的在市场叫卖农产品,有的在路边悠闲漫步,他们的幸福和满足堆满脸庞,似乎什么也不会将他们压垮。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不同社会层次的卢旺达人,上至卢旺达国家各类部门工作人员,到国际组织雇员和商人,再到底层的工人和农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但他们都一样的面容和善,轻声说话,工作不紧不慢,有说有笑。要注意的是,虽然他们口头上承诺得天花乱坠,但谁信谁吃亏;虽然办事效率普遍不高,但好在能把事情办完。
卢旺达整个国家反腐力度很强,官员不会吃拿卡扣,所以我在这里的各部门办事时,只要按要求准备文件,他们都不会有任何为难之举。卢旺达人极少打架争斗,他们连争吵都那么斯文,先是调高嗓门讲上几句,然后说着说着双方相视一笑,就各忙各的去了。
卢旺达人的正义感很强。在市场上经常有小偷,但一旦被发现,很多不相干的人都会加入追小偷的“作战”队伍当中,抓到后将小偷押到警察局。有一次,我和同事开车出门办事,停车时蹭到了另外一辆车,很多路人过来围观,并向交警讲述着他们看到的全过程。我当时没好气地说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但他们告诉我,他们是这次车辆碰擦事件的见证者,有义务将事实告诉交警。
所有的卢旺达人都是天生的演说家。在集会上的发言最能体现他们隐藏在良善外表下的慷慨激昂,极能带动听众的神经,让听众一道跟着兴奋起来。我们在加工培训结束时,会让一部分学员做培训总结,他们会讲很久,会引起其他学员的附和、议论和鼓掌,如果我不去打断,他们至少能讲上一个小时。
在非洲的这几年,见过许多人,经历过许多事,但现在的我仍然充满新鲜感,充满感激。这边热土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中国人奋斗的身影,国人将华夏文明带进非洲大陆,在这里生根开花,让花开得璀璨明艳。在卢旺达的两年,不仅仅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中转站,同时也让我经历了非洲文化的洗礼,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历练。这些最终将沉淀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这大概是我对非洲的感觉。(吕添添 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
中国林科院院办 竹子中心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