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核桃树何以能摇钱





金秋时节,我们穿行在河北省临城县境内的太行山区,扑入眼帘的,除了金色的果实,就是一望无际的绿。最引人注目的,是漫山遍野、连绵不断的核桃林。
“你们再早些日子来,家家户户都在打核桃呢。”临城县常务副县长周宝战乐呵呵地说,13年来,临城薄皮核桃从无到有,发展成了拥有13.8万亩、年产1万吨、年产值4.3亿元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从育苗、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科研,形成了一条龙产业链条。
在很多地方,农副产品的产业化,都出现过发展壮大难、壮大之后销售难、进而带来价贱伤农、产业急剧萎缩甚至消亡,然后再艰难起步、再由盛到衰的恶性循环。临城的核桃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给人什么启示?我们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临城进村入户,一探究竟。
新品热销 农民增收
■薄皮核桃价高好销,加入合作社还有年终股份分红,靠核桃种植技术也能发家
黑城乡乔家庄村乔力贞家的房前屋后,晾晒着一袋袋核桃。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女主人热情地拿出核桃招待我们。
“核桃好吃皮难剥,以前种的核桃砸半天还吃不到嘴。现在的薄皮核桃,手稍一用力就挤开了。”记者一试,果真如此。打开来,核桃皮的厚度和两层花生皮相仿,果仁细白饱满,尝一块,满口清香。
“这种核桃好销,还特别卖得上价钱。一袋核桃1500多元,是一头猪的价钱呢。”乔力贞掩饰不住喜悦。他家种了30亩薄皮核桃、20亩苗圃,今年卖果卖苗,收入10多万元。
最让他高兴的是,坐在家门口就有人来收购。核桃还没熟,客商就上门吆喝,邻县、邻省的订货电话也不停打来。不过没等他们得手,当地的加工企业早把核桃买走了。
“核桃浑身都是宝。”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乔二民说,“除了核桃青果、干果,还可以卖核桃苗和用于嫁接的核桃枝,一棵苗少则七八元多则十几元,一根嫁接枝也卖两三元,光卖树苗和树枝,每家都收入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呢。”
“加入合作社的,还能参与年终股份分红。”绿康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章接下话茬说道。眼下,全县有43个专业合作社,1万多名农民入社,大多数合作社都有年终分红机制。
此外,农民还可以到核桃园打工挣钱,更有靠核桃种植技术发了小财的。每年5、6月份苗木嫁接时期,这些土专家们手拿小刀、剪子,东坡走走,西沟转转,每人收入就能在5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能让一个四口之家脱贫。目前,全县有300多名这样的技术能手,他们还被邻县的核桃园抢着请。
市场选择 政府推动
■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从品种、规模、培训、加工、销售等环节给予引导
“为何选择发展核桃产业化项目?就是考虑到核桃市场巨大,而临城具有种核桃的独特优势。”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
10多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抓不放,终于使薄皮核桃产业迅猛发展。尤其近5年,种植面积几乎年年翻倍。加上传统品种,目前已达23万多亩,遍及全县8个乡镇、10余万农民。
“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上,应该遵循市场选择、政府推动的原则。”宋向党认为,政府的有形之手必须牵起市场的无形之手,给农业产业化以真正的促动。
宋向党的话,是对临城农业产业化历程的一个反思。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临城曾经家家户户种蓖麻,沟沟坎坎栽大枣,甚至村村养殖海狸鼠,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深加工跟不上,生产与市场脱节,这些尝试和探索都没成功。
薄皮核桃1999年引进临城,从星星点点的种植开始,因其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07年,临城顺势而为,制定了薄皮核桃发展五年规划,着手从品种、规模、培训、加工、销售等环节给予引导。临城专门成立了薄皮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所有农业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打捆使用。
“百亩以上的,每种植一株苗补贴3.5元;50亩以上的,每嫁接活一株树补贴0.5元到1元。”临城县林业局局长魏庆荣说,县财政一年拿出120万元以上,极大提高了农民种核桃的积极性。
同时,临城还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创新。这里的农民种薄皮核桃,更多的不是一家一户散种,而是成立或加入股份制企业、专业合作社,串户连村规模化种植,如今37家公司和43家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占到薄皮核桃总面积的70%。
“到目前为止,苗木、整地及水电路讯配套资金已达1.3亿元。”临城县县长李群江说,政府除了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鼓励核桃大户、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外,还特别重视拉长核桃产业链,确保核桃销得出去,确保农民增收,其具体抓手就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近年来,临城对投资核桃深加工的企业给予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扶持政策。去年,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进行核桃综合深加工项目建设,全部投产可年加工核桃3万吨,绿蕾、新惠通等深加工项目也在建设中。这些企业投产后,可对上百万亩的薄皮核桃进行深加工。
科技支撑 品牌引领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苗木品种,以标准化做农业产业化支撑,扶持“领头羊”
漫步在上万亩的绿岭核桃园,齐刷刷的核桃树长得一般高,间隔一般宽,沟沟垄垄绵延一条线。绿树下,健壮的柴鸡悠闲地吃着草、啄着虫。
“每亩栽植44棵树,树高3米,株距3米,行距5米,施有机肥,实施单株根部滴灌,使用黑光灯杀虫技术……”绿岭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国对记者说:“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标准化做支撑,才能保证质量和效益。”
为了标准化生产,绿岭公司向合作社、农户供应优质核桃苗,并免费提供一整套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临城县扶持龙头公司充当标准化生产的领头羊。绿岭公司已经实现了规划、苗木、管理、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它已成长为集产、研、加、销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拥有生产基地1.5万亩,苗圃1200亩,合作基地10万亩,是我国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
在核桃园采访时,记者碰到了邯郸县三陵乡工程村村支书孔庆贺一行五人,他们正在跟负责种植管理的村民王振宗取经。孔庆贺告诉记者,他们村里去年种了150亩薄皮核桃,他要把这里的管理技术学回去。
“临城的管理技术,可以说全国最高的。”县科技局长张占群自豪地说。临城县以与其合作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木品种,并制定了《绿色核桃生产管理技术》、《绿色食品·薄皮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河北省的省级技术标准,也是全国仅有的省级核桃生产技术标准。一系列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让临城薄皮核桃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通过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创响了“绿岭”品牌。今年3月,临城薄皮核桃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批准注册了“临城薄皮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蹲点感言
四任书记五任县长,十三年如一日发展核桃产业。临城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一直没变。临城核桃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太行山18县农民的致富激情。眼下,河北邢台市筹措1亿元规划建设的太行山百里百万亩薄皮核桃产业带正悄然崛起。“让农民真正获益,农业产业化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的话值得基层执政者深思。
图片说明:
乡亲们在听取临城林果技术顾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现场培训。杨富强摄
王方杰 李增辉 人民网 2011-10-19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林副产品  科技  经济林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