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也寄有民间风俗。逢到有人结婚,就会端来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红枣是补血的,红枣好吃,吃法也多。生吃清目,焦吃助睡,二者不可颠倒。做糕吃,煮着吃,泡茶喝,都好,但有了虫子就倒胃口。
院子里种上一棵枣树,没事的时候,望上一望。有枣的时候,打上两竿。倒也乐得情趣。可大枣怕虫,虫子一来,完了。好多年来,农民们就是拿这枣虫没咒念。没想到王有年有招……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高兴地接过大红获奖证书,他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完成的“枣林高效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针对我国枣树虫害严重以及国内外市场迫切需要优质安全枣果的形势,以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枣果产量、质量,系统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不同间作环境,枣林有害生物可持续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的方法与措施,满足市场上对安全枣产品的需求。
20年辛勤付出得到回报。想想走过的路,王有年甘苦自知。
用枣树帮农民脱贫致富
清代诗人崔旭有诗曰,“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又有诗云,“春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宣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云红”,枣树与古今名人,与工业农业,与日常生活、与风俗民情,处处留下了枣文化的痕迹。
枣树成为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光枣资源和枣产品在国际贸易在全球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然而,我国枣产业粗放经营,每年有20%—30%的枣林遭受虫害,损失数十亿元。
若能突破枣林高效生态调控方面的关键技术,将给枣业带来巨大的提升和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王有年团队一直在深入思考和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领几位教师和学生到山西吕梁科技扶贫。农民渴望脱贫的眼神触动了他。那一刻,他们暗下决心,用枣来助农民脱贫致富。
遇到第一个难关是虫子
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酸枣岭村以种枣闻名。枣也多。红色一片,香喷喷,满村的枣味。像靠枣吃枣,便有了这“酸枣岭枣树景观种植”。
枣树害虫种类繁多,枣镰翅小卷蛾、枣飞象,桃小食心虫、日本龟蜡蚧、梨笠圆盾蚧、截形叶螨、朱砂叶螨,奇奇怪怪名字,奇奇怪怪的虫子,看了挺恶心的。当它把好好的枣子蛀得个一塌糊涂时,也十分恼人。
王有年带领他的团队对北京市及全国枣树品种逐一调研,了解每一品种的生长特点,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枣树的病虫害严重,王有年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果品优质生态安全研究,对果品的有机栽培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他们在研究枣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基础上,创建并完善了枣林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的数据库。构建了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防治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枣林高效生态调控管理的精准度。根据枣林不同季节和物候特点,创新了枣林高效生态调控关键技术体系。
发现控制枣林害虫的环保新物质
国内外虽然在有关枣林高效生态调控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始终没有把整个枣林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有害生物的分布、发生及数量消长,探讨枣林高效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王有年团队,却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还发现,控制枣林害虫的环保新物质,为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与无公害枣林高效生态调控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项目在应用生态调控理论综合治理枣林有害生物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还创建了枣林高效生态调控的推广应用体系,克服了盲目使用化学农药的弊端,改变了枣林传统的经营模式,解决了枣林有害生物一直制约枣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升了枣果品质与环境保护水平。
培育百万株苗木投放市场
一种濒临灭绝的北京优质枣树品种——郎家园枣,原产北京市朝阳区,被列为清朝皇宫贡品。上世纪40年代初,郎家园一带有数百株枣树,为了保存这一优质枣品种的种质资源,他们共培育出郎家园枣苗2000多株,与散生的枣树共同构成了大面积繁育的种质资源圃。
王有年和同事还解决了苗木繁育的技术难关,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苗木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育出成品苗10万株,并形成示范基地,郎家园枣被北京市林业局列为重点恢复的名特优品种。如今枣树苗长得郁郁葱葱,长势整齐。
大枣飘香是教授接的“地气”
拥有三百年的蜜枣、蜜梨种植史的北京苏子峪村,过去是朝廷供品生产基地。来到苏子峪,远处梯田层层绿,近处沟峪绿如阴,人们说,这是教授接的“地气”。服务中,生物技术学院就开发植物源农药、叶面肥、药肥3种,在国内外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18项专利,“枣林害虫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生和本科生。
教授们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多次下乡蹲点,差不多每10天就要到基地进行调研,有时,一蹲就是好几个月。结合实际指导并传授果农生产管理技术。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原来,村民们早已习惯用杀虫剂对付病虫害,一发现虫害就打农药,但是,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损害苏子峪村“绿色果品”的美誉,而且病虫害依然屡禁不绝。对此,北京农学院的专家积极与苏子峪村进行技术对接,把“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在苏子峪村乃至大华山镇推广开来。满山遍野的枣树病虫害少了,“果林保护神”的美名也传了开来。
图片说明:王有年(中)与他的团队成员在枣林里研究
范建 刘铁军 科技日报 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