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没有林科院的科技支持就没有武都今天的油橄榄”



武都召开调研汇报座谈会,回顾其油橄榄发展历史及目前发展现状


邓明全(左1)向大家讲授油橄榄栽培与修剪技术的重要性


调研组部分成员与油橄榄合影留念


调研组在祥宇公司调研,怀抱橄榄枝留影


杨忠岐察看油橄榄果实


调研组一行与当地陇南市林业局及武都区有关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9月初,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我院首席科学家、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家杨忠岐研究员,率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到甘肃陇南考察调研油橄榄发展情况,并为2018年两会提案做准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简称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油橄榄专家邓明全、俞宁作为调研组成员一同前往。调研中,武都人民由衷慨叹:“没有中国林科院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就没有武都今天的油橄榄。”
“徐纬英们是武都油橄榄的恩人”
我国著名林木育种学家、杨树及油橄榄树专家,中国油橄榄事业的开拓者、林业所已故科学家徐纬英,自1964年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与油橄榄结缘。也因油橄榄,甘肃武都成为了老人家的第二故乡。
  1975年,武都开始引种油橄榄,但10多年过去,一直未成气候。1989年,徐纬英率林业所专家邓明全等,到当时的武都县调查白龙江河谷引种油橄榄的自然生长情况。调查发现,武都非常适宜栽种油橄榄,从而努力申请国家计委项目:“发展甘肃武都油橄榄产业”。由此,武都成为了徐纬英魂牵梦绕之地,她像关注儿女的成长一样关注武都油橄榄的发展。
  1990-1991年,徐纬英多次带领中国林科院以及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奔赴武都,在一个山高路远、无交通、无人烟、无人问津的乱石滩——由泥石流冲积而成的武都两水镇大湾沟,开展项目试验示范园建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肩挑背扛,抗洪水、筑堤坝、修梯田,从附近山坡上运载表土,铺到大湾沟的乱石上,所铺土层达30公分,整个工程23万立方。一个曾参加示范园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回忆说:“生长在农村的我们,长那么大都没干过那么艰苦的体力活,徐老等真是呕心沥血。”为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还有林业所专家邓明全、俞宁等。
  徐纬英是从延安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是革命老前辈、离休干部,白公馆、渣滓洞牺牲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中,就有许多她熟悉的战友和认识的同仁。凭她所做的贡献和丰富的经历及所处的地位,离休的她完全可在北京享清福。但她却不辞舟车劳顿的辛苦,从北京到武都、从武都到北京不厌其烦的往返。20世纪90年代的交通条件,单程前往甘、陕、川交界的武都至少得要两天。若赶上泥石流暴发,其行程就难以预计。
大湾沟示范园建设初期,为了方便与当地联系,在当时座机电话需要有一定级别才能安装的情况下,徐纬英以自己的名义申请,自费为当地的祁治林家安装了一部电话,并拿出4万多元,解决示范园灌溉水管问题。在申请建园资金、园地选址、规划、品种选择栽植等大量建园工作中,徐纬英、邓明全等与其他许多人一道,克服乘车、吃住等诸多困难。他们给每棵油橄榄树编号、“把脉”;挂果后,连续10年统计每棵树的年产量;加工时,从维修机器、果实清洗到果实粉碎、融合、搅拌、压榨等,徐纬英们全程参与。80岁的徐纬英还和大伙一道用砂纸为铁制的设备部件除锈。……
  1989年大湾沟示范园开始建设,1993年完成定植,1995年挂果。其生长量、产果量等均居国内之首,有的甚至接近或超过了地中海原产地水平。示范园建成后,每年春秋两季,徐纬英、邓明全等都会去武都,春季,传授油橄榄栽培、嫁接新技术,开展人工授粉,观察品种亲和力;秋季,观察油橄榄结果情况,和大家一起加工榨油。一待就是40多天。正如与和他们一起战斗过的武都人祁志林所说:“武都的每一株油橄榄里,都凝结着徐教授的心血和汗水!”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湾沟示范园的建设成功,带动了武都油橄榄产业的迅猛发展。1997年,油橄榄被武都确立为当地的支柱产业。1999年,陇南地区把油橄榄确立为四大特色林果产业之一。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1994年始,先后有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国家的油橄榄专家,专程前往大湾沟考察;我国20多个省、市的油橄榄关注者,也纷纷前往参观。大湾沟油橄榄基地成为了我国油橄榄中心,成为了甘肃陇南和武都区最靓丽的风景线,打破了国际引种界提出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能引种油橄榄”的定论。
在我国第一部有关油橄榄的学术著作、徐纬英编著的《中国油橄榄》一书里,国际橄榄油委员会执行主席Fausto Luchetti在其所作序言中说:“作为国际橄榄油委员会的执行主席和一个橄榄油的忠实消费者,不论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情感,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对油橄榄栽培的与日俱增,都让我感到由衷地高兴。中国的油橄榄立足国际市场将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正如经合组织预测,在今后的几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营和消费市场。”执行主席说:“这让我能够有机会了解到这个国家到处洋溢着激情和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中包括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强烈兴趣。”
  在徐纬英们的努力下,油橄榄在中国安家落户。1998年,国际油橄榄理事会发布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中国第一次被标上了一个“点”,甘肃陇南被划入了油橄榄的分布区内。陇南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在中国油橄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邓明全,武都油橄榄发展的功臣之一,我院林业所资深专家。1987年开始关注武都油橄榄,到1989年建设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基地,直至如今,三十年的武都油橄榄情结,让他爱上了武都这片油橄榄热土。老先生说,还要战斗5年,直到92岁,要为武都打造一个稳产高产的10万亩油橄榄示范基地,实现每亩均产50-70公斤油的理想目标,这也是老先生的奋斗目标。1991年退休后,他26年的退休时光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武都油橄榄。本次到武都,就有祥宇等好几家企业及基地,希望先生能为他们开展油橄榄修剪技术培训。一连几天马不停蹄的调研,邓明全看后有些忧心忡忡:好多树早就应该修剪了,不少树已过了最佳修剪期。油橄榄是果品,应该像管理苹果等果树一样的管理油橄榄。在召开的座谈会上,邓明全建议,要加大现有新建油橄榄基地的资金投入,将油橄榄纳入中央、地方发展计划,完善基地生产设施,保障产量的稳定提高;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生产力,保证持续稳定、高产发展;要培养生产力人才,培养懂嫁接、育苗、修剪、施肥等技术的实用人才,如技师等,防止破坏性的管理。他对武都人说:“我十月、十一月还要来武都。”
一到中国林科院工作就与武都油橄榄结缘的林业所专家俞宁博士,自1991年开始走进武都,与武都结缘,就再也没有与武都分开过。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可以说把青春和事业都贡献给了油橄榄。现如今,他一年四季仍在不停地奔波,奔波在西南地区的油橄榄基地,几乎每次联系他,他都出差在外。他感慨地说,油橄榄人就要像徐纬英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有奉献、敬业的精神。为了油橄榄,徐先生曾49个春夏秋冬风雨兼程。同时还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武都的油橄榄发展目前尚处初级阶段,今后要往成熟阶段发展,还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提高科学管理意识和适地适树的品种意识,如油橄榄需要有水,没有水不能结果,但到底需要多少水,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不能仅仅跟着感觉走。油橄榄树和果实的整体利用,目前还有许多空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攻关。同样,包括修剪技术、苗木规格等都有待标准化、规范化。……说的全是油橄榄。
“杨参事的到来,给武都油橄榄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徐纬英先生的身影早已远去;邓明全先生也已87岁高龄;1960年出生的俞宁再过几年也将退休。一代又一代林科油橄榄人在武都走过、奋斗过、收获过,但中国林科院的油橄榄研究事业仍未止步,仍在继续。在院分党组以及林业所领导班子的重视和关注下,林业所所长张建国被选为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会长,无论是在队伍建设还是经费支持等方面,林业所都非常重视,并给予积极支持;在院所长基金的支持和鼓励下,林业所副研究员李金花等挑起了研究的重任,共同为西部山区的精准扶贫和油橄榄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杨忠岐研究员的油橄榄产业发展调研,更是给武都油橄榄注入了清新剂。调研中,杨忠岐深入陇南田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油橄榄叶有效成分提取加工厂、两水十里砸子坡油橄榄园,两水大湾沟油橄榄基地,两水泥湾沟土地流转油橄榄示范点汉王镇朱楞村、外纳乡锦屏村,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陇南丰海油橄榄有限公司渭子沟油橄榄示范园,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和佛堂构油橄榄基地等实地考察,并一一听取汇报,与农民交谈……详细了解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发展历程,以及栽培种植、生产营销、科研推广等情况,对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杨忠岐指出,陇南油橄榄的发展艰辛不易,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油橄榄产品质量;要注重品牌建设,保护好陇南油橄榄品牌。他说,武都油橄榄规模大、产量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
  杨忠岐建议,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通过种植油橄榄,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增收致富;要加强科学研究,加快油橄榄品种改良,选育培养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要加强油橄榄园科学化管理,提升油橄榄产业产量;要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做好产品系列化开发,提高油橄榄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油橄榄积极性;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担当精神,切实保障农民收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院长、核桃研究所所长张进德说,中国林科院专家不仅是武都油橄榄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大功臣,做出了让武都人民永远铭记并写进了武都历史的不朽贡献,同时还是陇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大支柱主导产业(油橄榄、花椒、核桃)中核桃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者,林业所老一辈的资深专家奚声柯研究员,新一辈的裴东研究员等,都是陇南核桃品种适地适树的把脉问诊专家,为陇南最初的核桃引种、育苗、栽培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如今,我们与裴东等专家仍然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
  陇南市林业局局长王小虎说:“杨参事的调研,给武都油橄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到2020年,国家要打赢扶贫攻坚战,陇南市和武都区的基层领导、科技人员,林业战线的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以及中国林科院的专家,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地处偏僻的武都人民早日脱贫,过上美好生活。”(院 办 王建兰)
中国林科院院 办 森环森保所 林业所 甘肃武都 2017-10-24

关键词 科技  经济林  林业产业  林副产品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