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珠江水,一刻不停地流过广州,汇入大海。
千百年来,美丽的南沙,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静静地安卧在珠江入海口。它曾因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水域隔绝,被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然而也正是因为人烟稀少,南沙躲过了工业化时代的喧嚣与吵闹,为广州开发留下了最后一块净土。悄悄的滩涂地、连绵的红树林、纷飞的海鸟群10年前当广州南拓的脚步走到这里时,建设者们看到的正是这一幅令人心醉的碧水蓝天。
10年后,这里已经是临海产业颇具规模、粤港澳合作方兴未艾的南沙新区,它承载着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光荣与梦想,也始终坚守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这里早已不是人迹罕至的偏远小镇,却仍然为城市保留着一片“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的美景。
今天,当我们泛舟于南沙湿地,徜徉在榕荫绿道,一幅经济理性和环境价值相融相和、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美卷正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沧海桑田:从围垦修堰到回复自然
总面积达到1万亩的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是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四大水道日复一日将上游泥沙裹挟而下汇聚于此,大自然的恩赐最终形成了新的滩涂。
依照着珠江流域千百年流传的农业生产习惯,人们在这片滩涂上筑堤修堰、围垦造田,养殖虾蟹、种植莲藕,保持了土地良好的原始状态,湿地的雏形也由此而来。
而南沙湿地的最终形成,得益于两次大变。第一次大变发生在1997年,为方便当地渔民捕捞和销售海产品,政府在出海口附近建设了一个避风港,并将清出的淤泥堆积在十九涌东,形成了几个绿岛。1999年,这里居然意外聚集了两三万只红嘴鸥,如此壮观的生态奇观触动了政府部门。有关专家建议,这片围垦滩涂也应该采用国外的经验,营造湿地环境开展生态保护。于是,围垦造田让位于环境保育,随着红树和芦苇的大面积种植,南沙湿地初具规模。
第二次大变则是伴随着南沙大开发的脚步应运而生。在2002年制定的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蓝图中,未来的石化和钢铁基地,恰好位于湿地附近,这也引起了不少专家的担忧。为此,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又经过了两年多反复论证,终于出台了一个妥善方案,决定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区不再安排建设项目,并在十九涌万顷沙湿地建设一个面积达1万亩的“广州湿地森林公园”,这是广东乃至全国首个以湿地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此后,林业部门还专门邀请美国易道公司对湿地公园进行严格规划。按规划,公园将不允许游客随意入园,必须采取预约排队;对游客种类进行细分,限制每天入园参观人数,以便不打搅湿地生物的正常生活;新修观察栈道,保护核心区500公顷范围内的原生生态等。到2008年初,南沙湿地公园完成一期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
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至此有了一块持久保育、回复自然的“城市之肾”。
悠游乐土: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
今天的南沙湿地森林公园,已经开发了休闲步行区(包括榕荫大道、海景长廊)、原野生态步行区、荷花池区、红树林区、芦苇区、观景园区等六个景区;每年冬季,十万多只候鸟在此栖息觅食,野鸭成群、苍鹭伫立,置身其中,可尽享“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水秀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意境。
走入湿地公园,乘渡船游览于水荡,凉风习习而来,脚下水花翻飞,偶见鱼儿一闪而出,又急折而走,生趣盎然。河道蜿蜒在红树林和芦苇之间,犹如夹在老城区的小叉巷一般,但见飞鸟成群,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在天空滑翔盘旋,然后徐徐落于林枝当中,野趣、飘逸、脱俗之感顿生。偶尔飞鸟于头顶一掠而过,要追寻时,却早已不知所踪。都市生活的烦嚣挥之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安逸、倦鸟归林的悠然。
弃船登岸,穿过约2公里的榕荫大道便可进入湿地观景园,这里有一座高达20多米的观景塔。站在塔顶,眺望一片繁忙的南沙港区和宁静的南沙湿地,在巨大的反差中找寻现代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保育的契合点。
而在生态监测站楼顶的观景廊,游客可以通过望远镜清晰地观察候鸟的栖息动态,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就能看到世间罕见的珍惜候鸟。根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统计,目前来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品种,例如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白琵鹭、黑冠鹃隼、燕隼、白尾鹞、小鸦鹃和褐翅鸦鹃,还有16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已经超过141种,与香港米埔、深圳福田共同构成珠江口湿地水鸟迁徙繁殖区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
胜境扩容:“湿地八景”有望年底开放
随着南沙新区建设的加快,南沙湿地的绿色也在扩展。
去年亚运会开幕前夕,南沙湿地森林公园二期湿地部分对开试运行。二期工程总面积达到5600亩,自2007年便已开始开发,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建成。湿地二期将包括核心保护区、综合游览区、科普展览区、农业观光园区、休闲游憩绿道等景区。新建步行栈道800米,新建绿道达3.4公里,新引进半红树和红树种等湿地植物30多种。
“湿地一期,有很多候鸟,是鸟儿们的居住区,就像我们所说的卧室。而二期却由于水域宽阔,鸟儿们喜欢到此处觅食,聚集,就像它们的会客厅和餐厅。”湿地讲解员告诉记者,二期湿地布局上采用“外环内岛”、“大小面结合林岛”等方式,构筑丰富的湿地空间,为不同的物种提供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种鱼类以及鸟类繁衍、栖息的场所和迁徙通道。内有更广阔的水域和鸟类觅食区,以及林相丰富的植物群落、红树林岛屿等等,岛屿上种植了各类乔灌木,一眼望去,犹如大大小小的森林小岛漂浮在水面上。
不仅如此,湿地二期还新开发了“湿地八景”:孔桥夕照、浅谈荷影、红树长廊、红树观鱼、湿地漫步、湿地烟雨、鹊桥相会、红海映波。目前孔桥夕照、浅谈荷影等六大景点已经建成。整个湿地二期最晚在今年年底可向游客开放。
据介绍,在湿地游览区南门外还将新建一座会所酒店,按计划明年游客将可入住。到后年,一处占地80亩的游客中心也将建成,其主体是湿地博物馆,游客将可以在此了解红树、鸟类等相关知识,还能观赏3D电影。在湿地二期建造的最后阶段,还会建起环绕湿地的自行车道。
南沙人工湿地游览区地处出海口珠江西岸。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放养鱼虾蟹,种植莲藕、香蕉、甘蔗,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形成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优良的生态吸引了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湿地以种植红树林维护生态,以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以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以开挖约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在这里游览,可享受“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意境。
旅游贴士
1.南沙湿地游览区距离广州市中心约60公里,车程约1小时,自驾车可沿“南沙港快速路”直达“十六涌钢铁基地”出口下,按“南沙湿地”的指向牌行驶; 乘公共交通可坐地铁4号线到“蕉门”站下,转乘1路(或2路)公共汽车至“百万葵园”站下,后转11路公共汽车直达“南沙湿地游览区”站(南沙湿地游览区正门口)。节假日可转南沙23路(旅游专线)或乘座越秀南汽车客运站至十九涌水产市场的旅游专线。
2.南沙湿地采取限客措施,旺季请预约购票。一是游览区门票(即步行区观光票),20元/位;二是套票(即游览区门票加游船票),120元/位;
3.南沙湿地游览区开放时间为:夏季是9:00至18:30;春秋冬三季为9:00至17:00。
网友荐美
@小小五味子:南沙湿地游船!春天看红树,夏天看荷花,秋天看芦苇,冬天看候鸟!白云山是广州的肺,南沙湿地号称是广州的肾!
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实习生 尹传刚
(袁丁)
作者:袁丁来源南方日报)
图片说明:南沙湿地二期将在年底向游客开放。梁文祥摄
人民网 2011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