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丹麦草案”点燃发展中国家的怒火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仅进行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所有关注此次会议的人,都从中嗅出了火药味,一种几近按捺不住的情绪在会场弥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对立逐步升级。
  “丹麦草案”事件成为这种情绪爆发的第一个导火索。
  “丹麦草案”激怒发展中国家
  所谓“丹麦草案”,据称是东道主丹麦牵头与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秘密商谈后抛出的协议草案。该草案文本一经英国《卫报》透露,顿时群情哗然。这份被发展中国家认为是发达国家背后捅刀子的草案,严重地背离了《京都议定书》的原则。草案内容大致包括:发展中国家要接受特定的减排额;创造一个新的国家分组名目——最脆弱国家,这些国家可接受所谓“快车道”财政支持;2050年贫困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额不得超过1.44吨,而富裕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额上限为2.67吨;设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份,在2020年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越早达到峰值越好。
  英国《卫报》12月8日披露了该文本的内容,使得传闻中的神秘草案得见天日。草案一出,立刻激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代表135个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苏丹的代表卢蒙巴·迪亚平12月9日专门举行记者会,对“丹麦草案”进行抨击,称该草案意在摒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试图就一套新的公约体系和议定书进行重新谈判,在这其中淡化自己的责任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新的要求。草案一旦通过,将摧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中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平衡责任原则。
  面对此情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布尔赶紧声明,称“丹麦草案”是一份供讨论的非正式文件,只有在各缔约方同意的前提下,由此次哥本哈根大会主席提交的草案才是符合联合国程序的唯一正式文本。这份草案从来没有正式摆到桌面上。
  会场内交锋激烈,会场外,一些非洲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则适时地举行集会,高呼“2摄氏度是自杀”!
  一时之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尽呈剑拔弩张之势。
  草案背后的“阴谋、阳谋”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进程会十分地艰难,这是每一个参与者以至旁观者早有预料之事。这样一个多边谈判,与会参与方都有自己的算盘,几大阵营的立场都十分鲜明,分歧巨大,要达成一致自然十分艰难。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此次会议的原因所在。
  就谈判本身来讲,各参与方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足为怪,相互之间的立场协调也正是谈判的目的所在。所以,“丹麦草案”的存在并不令人惊讶。今天有了“丹麦草案”,也许明天就会出现“金砖四国草案”,后天还会冒出个“岛国草案”。问题是,在联合国的磋商框架体系内,这样的私下协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岛国草案”就算是提出十个八个,也不会有人太当真:它们的实力太弱,它们的声音太小,在某些国家眼里,它们太微不足道了。
  但“丹麦草案”不会是这种命运。它出身“高贵”,由东道国和美英等发达国家催生,这注定使它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十分巨大。“该文本草案是秘密草拟的。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等到奥巴马和其他富裕国家的领导人下周到达哥本哈根后强行通过。很明显,这意味着联合国磋商程序的终结。”英国《卫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的话如是说。
  这个草案就是要削弱联合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影响力,分化发展中国家,进而分而治之,有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分析人士如此解读。
  德布尔称此份草案从来没有正式摆到桌面上,相信此话不假。也许催生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将其摆到桌面上。只要这样的内容一经披露,且在会议仅开始两天的时候披露,就无疑会给许多人以巨大的心理暗示:“最脆弱的国家”们,你们应该明哲保身,注意站队;发展中国家们,看看我们的提议,不要抱太多的幻想,提太多的要求,适可而止才好……
  这是否是一个阴谋?
  草案草拟者自然知道它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也许连他们也根本没想要它得到大会通过,只不过想要通过该文本告诉世人:我们有一致的立场,我们已经有了决定,我们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手段。至于这种手段如何?是否背弃联合国的精神,背弃他们平时口口声声宣讲的“平等、人权”,不在考虑之列。
  这是否是一种阳谋?
  公平公正公开,无奈背后的期待
  在这场“气候政治”的博弈中,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政治力量、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比拼。“丹麦草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一个拳头可以决定一切的世界。
  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也是人们对决策者决策过程的普遍性要求。然而,在此次大会上,在关乎全人类未来安危生死的讨论中,我们是否还能在无奈中有此期待?
  至少目前的大会进程让我们看到:公平,需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实力决定着公平的定义;公正,在谈判中无足轻重,也许只有依靠人类的良知来进行评判;公开,在秘密协商背后置弱者于不顾,意味着对此原则的彻底否决。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也许期待事实正义还不现实,但我们是否可以拥有程序公正?
  诚如电影《2012》所描述的,若真正有了那一日,那些通往新世界的船票,该由谁来决定如何分配?
  12月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街头放置着一个上面印有“这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巨大气球,警示人们不要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给地球增加负担。新华社发(林淼摄)
刘海英 科技日报 2009-12-11

关键词 生态  环境  环保  气候  温室效应  碳汇  图片  国际合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