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日本难以主导气候变化大会 减排目标过高遭人质疑








谈判桌上见机行事
日本应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原则
  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鸠山还未就任日本首相时就提出了民主党政权的排放目标,即2020年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削减25%;此后鸠山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正式向世界作出这一承诺,并表示要将这一削减目标写入未来的国际公约。
  相比自民党麻生政府提出的2020年比2005年削减15%(换算成1990年则是削减8%)的目标,鸠山政府在气候变暖问题上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而早早提出大幅度减排的目标也使日本在气候谈判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日本在此次气候谈判中只能随遇而安。
  难以把握谈判主导地位
  目前日本国内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哥本哈根大会成功与否还是要看美国、欧盟等排放大国的态度,而日本在气候问题上对这些大国的影响非常小。以前日本曾经有过主导气候谈判的念头,并希望通过发表积极的减排目标等方式敦促其他国家效仿,即所谓的“率先垂范”论。但由于气候谈判问题关系到各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很难轻易妥协,因此日本的率先垂范屡屡受挫,先是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及至后来的达沃斯会议,美国也毫不顾及日本的意见,屡屡自行其事。
  此外,率先垂范论也很容易被人捧杀。有日本媒体就指出,虽然很多国家都对日本承诺大幅度减排的做法交口称赞,但如果有国家趁日本飘飘然的时候对其提出更高的减排要求,日本的立场就将十分尴尬:答应,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不答应,率先垂范就成了笑话。因此有人提议,日本干脆在减排问题上放弃当头的想法,反正已经提出了削减25%的高目标,不如抱残守缺,一切从自身国情和发展出发,以静制动,在谈判中获取最大利益。
  民间有三种预测
  由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乱相纷呈,日本各界也都给政府支招,有人就列出了对会议结果的三种预测,并建议政府见机行事。
  其一,会议由于各方意见极难统一,无法形成有效共识,最终失败。日本媒体说,如果美国或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强加于自己的减排目标,拒绝在条约上签字,那么此次哥本哈根会议就会完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不应该签字,不过由于失败原因在于他国,日本可以立于指责他国的制高点。
  其二,会议意见不一,各说各话,但为了维持局面,仅在旧有的《京都议定书》框架内进行调整,即只有一些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义务,其他国家虽承担某些义务,但并不具备约束效力。有媒体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签不签字没有意义,因为这种结果做不到真正的全球减排,如果今后各国继续自行其事,原有的全球共同减排的架构只会变得更加松散。
  其三,虽然困难重重,最终主要国家都签订条约。但日本媒体提醒,要会议取得成功,会议各方必须要做出相当的妥协,如发展中国家答应制定具体强制性减排目标,但要求发达国家提供减排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像日本这样的国家要提供什么技术以及多少资金就将成为讨论的下一个焦点,为此媒体也提醒政府应对此早做准备。
  能否完成减排目标存在疑问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日本的义务是在2012年前完成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6%的目标,但日本政府今年公布的数据称,2008年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7年增加了1.9%。现在距离2012年仅有3年时间,很多人都对日本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表示怀疑,而如果连这个一期目标都实现不了,更不用说短短8年后再完成减排25%的宏伟目标了。
  目前,民主党政权为了实现自己承诺的减排目标,接连推出新政策,包括大力推广清洁可再生资源,产业界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引进欧洲强制性减排标准等,并正尝试在汽油费中征收碳税来开拓财源。但另一方面,短时间的强制性升级换代和强制减排义务遭到了产业界的极大反对,特别是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这些企业从本质上讲属于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大幅度减排目标的,要想达到只有关厂倒闭,停止生产。因此如何平衡各方面利益是民主党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此外,据日本有关研究机构估算,就算日本竭尽全力进行减排,与25%的承诺目标还是有大约5%至10%的差距,要弥补这个缺口,就需要从其他国家大规模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而这在未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日本与他国之间一个超越经济、政治、外交的综合问题。(本报东京12月13日电)
葛进 科技日报 2009-12-15

关键词 生态  环境  环保  气候  温室效应  碳汇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