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在杭州(北京、济南同步在线)对亚林所主持完成的“主要经济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生产技术”2项成果进行评价。会议由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研究员主持,亚林所党委书记汪阳东、项目组成员和科研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浙江省林学会、浙江省林业信息宣传服务中心等专家组成,中国林科院林化所房桂干研究员担任主任委员。
评价委员会听取了亚林所张金萍高级工程师对2项成果的汇报,审阅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2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评价。
“主要经济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分析了主要经济林废弃物油茶果壳、板栗果壳和山核桃果壳等基质化利用的理化性状,针对油茶果壳等经济林产品中富含单宁、皂素等抑制植物生长和纤维素、木质素等难以自然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自主筛选获得降解单宁降解菌2株、皂素降解菌3株,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菌3株,并制备了微生物混合菌剂,堆肥过程中单宁和皂素降解率分别可达63.93%和86.84%,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大于50%,提高了发酵效果与基质品质;首次提出堆肥预处理时尿素不能用于调节山核桃壳等高纤维素或木质素原料的碳氮比,提出了“原位微型发酵法”处理经济林废弃物的技术理念,建立了油茶果壳等经济林废弃物发酵的预处理、发酵过程调控工艺、腐熟度等关键技术量化指标,成果技术在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基质产量2270吨,基质、育苗等产值达3.968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林加工产业、基质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油茶壳原位微型发酵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生产技术”,系统分析了油茶果壳、马尾松木屑、板栗果壳和山核桃果壳等林业废弃物食用菌栽培基质利用的理化性状;明确了马尾松木屑中含有萜烯类,油茶果壳、板栗果壳和山核桃果壳中含有单宁和皂素等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物质;自主筛选获得了2株萜烯类、2株皂素、1株单宁等降解菌株,萜烯类、皂素和单宁去除率分别达到92.03%、84.88%和68.45%。创制了香菇、秀珍菇、玉木耳、灵芝、大球盖菇等栽培基质的配方,食用菌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且提高了秀珍菇、香菇子实体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突破了油茶果壳、马尾松木屑等废弃物不利于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瓶颈,有效解决了我国高品质食用菌栽培基质供应不足的难题。近3年产值达5739.1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马尾松木屑和油茶果壳脱毒处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经济林废弃物和马尾松木屑的基质化利用,一是实现了林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为建设无废城市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重要贡献;二是我国经济林和马尾松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是践行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文:李迎春图:彭龙/亚林所)
李迎春 彭龙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