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难忘陈嵘 难忘植树节——纪念我国林学泰斗、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陈嵘











2018年,是我国林学泰斗陈嵘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陈嵘先生等首倡“3.12植树节”90周年。
   陈嵘,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
具家国情怀,探索科学救国道路
1888年3月2日,陈嵘出生于浙江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祖籍浙江平阳,家境贫寒,12岁丧父,从小懂得克勤克俭,自强自立。
  1903年,受邻里乡亲帮助,15岁的陈嵘孤身回到浙江平阳坎头村,入读“致用学堂”。因为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深受师友亲族器重和喜爱,老师将其姓名陈宗一改为陈嵘。“嵘”,比喻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同时左边是山,上面有草,中间有家,落笔为木,寓意不错。巧合的是,后来陈嵘成为了林学家,他给两个儿子取的名都是正植、正树,合为植树。
  甲午战争爆发后,受梁启超、康有为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等进步思想的影响,1906年,陈嵘东渡日本,后考入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大学预科时,与同盟会会员李四光同窗,进而结识鲁迅、莫永贞等同盟会会员,一同听取同盟会骨干章太炎主讲《说文解字》,一同接受孙中山“驱除鞑虏”等政治思想,并成长为同盟会骨干。为了在全国开展工作,曾与黄炎培等五人潜入天津,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与“君主立宪派”袁世凯、徐世昌等展开斗争。
  据南京东南大学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勤介绍,陈嵘是一位非常明大义、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知识分子,虽然他是一位科学家,但他非常热衷于革命工作,参加辛亥革命早期活动,作为贵宾,应邀出席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陈嵘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许多进步人士一样,一心想用知识救国、科技救国。1913年,陈嵘从归国,抱着培育年轻一代林业科技人才的宏伟大愿,受聘于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并迫不及待地在家乡开设简陋学堂,亲自授课,教家乡孩子和乡亲文化与知识,讲授外面的世界以及做人的道理。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金陵大学西迁,但大量贵重教学仪器设备和标本无法随迁。校方决定此时供职于金陵大学的陈嵘等5人留下,保护校产。陈嵘与其他4人一道临危受命,并想方设法利用校园收容近3万名老弱妇孺,让其免遭日军凌辱和屠杀。为了解决留校职工的生活出路,开办私立同伦中学,自任校长,使一部分失学青年维持生计,得以继续学习。这一举动深为后人敬仰。抗战胜利后,金陵大学由成都迁回南京。看到校产,特别是仪器、图书和标本,不少为稀有的珍贵孤本完好无损,全体师生为之感动。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难民保护负责人,他和他同事一道,救助了南京难民1万人。拉贝曾在《拉贝日记》如此写道:“我们委员会各部门工作实际是中国人做的,你们是比我们冒着更大的危险进行工作的,你们的工作将会载入南京的历史史册,对此我将深信不疑。”
  解放前夕,许多知识分子随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而渴望科技报国的陈嵘,选择留在战火纷飞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大陆。
陈嵘一生淡薄名利,勤俭节约,但却经常资助有为学生,捐资林业事业。1971年1月10日去世前,他嘱咐儿子将他毕生节省下来的近8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中国林学会,用作奖励基金;将自己多年珍藏的3万多册图书贡献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图书馆。
兴教兴林,力主创办公有教育林
1913年,陈嵘担任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该校没有林业学科,陈嵘专门开设了林业课程,自编讲义,亲自讲授。为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实际知识,建立苗圃和示范林场。1915-1922年,受聘于江苏第一农业学校。除了亲自授课外,还煞费苦心地聘请当时林学界的知名人士姚传法、傅焕光、曾济宽、黄希周等到校授课。邀请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邹秉文、钱崇澍、胡先驌、竺可桢等到校讲学。
陈嵘不但提倡勤奋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还非常重视实践锻炼。他走到哪,会把林场建到哪,无论有多困难。因此,除教学外,他的另一项艰苦工作就是不辞辛苦地与学校领导等建学校林场,在江苏江浦县境老山约20万亩的荒山上营建学校林场,并亲自拟就详细造林计划书。这在当时,为国内首创,也是我国现代林场的最早起源。
  由于林场规模较大,学校经费有限,无力投资经营。陈嵘提出创办教育团公有林建议,拟请省属各教育团体按月拨教育经费2%,作为林场经营费用。再由参加拨款的教育团体,组成教育林董事会,将教育林的各项收入,用于补充省教育经费。此外,还可从教育林划出一定范围,作为附近省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议得到赞赏和批准。
  据1932年统计,教育林历年总计造林18.25万亩,植树6948万株;留养野生树574万株,估计总值220多万元(当时币值)。不但为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提供了全面实习基地,也为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森林系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对培养造就林业新生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之后,陈嵘还创办了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省句容下蜀林场、安徽建平林场等。
  榜样的力量无穷,之后,安徽、福建等省纷纷效仿,相继创办了所在省教育公有林。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教育林改名为老山林场,现已发展成为江苏省著名的林工商综合经营企业。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学生也创办了许多林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除重视公有林建设外,陈嵘还提倡国家引导鼓励各地群众造林。他在《中华农学会报》第49期上发表的《推广江苏金陵道林业的我见》一文中对此有过详尽阐述。在他的建议下,1916年,成立了浙江省云野林业有限公司,陈嵘为公司提出详细施业方案,并助其筹集股金,造林效果显著。新中国成立后,公司改名为国营龙山林场。
重视营林科研,创建植物标本室
作为林业所第一任所长,陈嵘一直强调营林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科研工作必须为林业建设服务。他与所内其他领导同志、研究人员一起,规划研究机构设置、重点课题安排,使林业所逐步形成较为完善能适应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科研体系,科研工作蓬勃发展。
1953年2月15日,朱德副主席在林业部部长梁希的陪同下,到林业所视察,并指示,尽快绿化西山,小西山一带尤应先行一步。为了贯彻这一指示,陈嵘增设了“西山山丘地区造林方法的研究”课题,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把首都西郊绿化起来。后又组织召开山地造林技术座谈会,交流造林绿化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华北地区油松、落叶松造林技术试行方案》,这不仅有助于西山绿化工作,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区造林技术都有指导作用。
  为了开展营林科研工作,1953年,陈嵘创建了林业所植物标本室。从林业所植物标本库里可以看到,大约存放有8万号木本植物标本。其中第一个植物标本集就是陈嵘先生的,有1949年的、1957年的。早在1915-1922年,他在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工作时,就开始重视标本室的建设。在当今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标本室,就有他留下的好几百份标本,其中有1926年的山核桃标本。所有这些,是陈嵘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采集制作而成,甚为珍贵。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灾害,陈嵘立即组织林业所科研人员奔赴灾区,深入调查树木受淹后的生长情况,写出《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后树木耐水力强弱的调查报告》,对洪涝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55年,他随梁希部长赴西南各省林区实地考察,对西双版纳自治州营造橡胶林试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1956—1967年,组织并参加全国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与有关专家一道提出林业研究的具体奋斗目标。制订规划时,他多次强调,要把营林科研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书育人,堪为一代宗师
陈嵘治学严谨,作风踏实。被誉为教书育人的好教授,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在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身为校长的他开创林学学科,自编教材,亲力亲为;在金陵大学,身为系主任的他亲自编写教材亲自主讲。其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一再强调既要重视课堂讲授,又要注意现场实习;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际操作,学以致用。他说:“在理论上要精通,在技术上要熟练。”除了建教育公有林,建实验林场外,陈嵘还非常重视标本室的建设,在树木学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包括标本、果实、种子)开展课堂讲授,让学生亲手采集树木标本、解剖标本、鉴定标本,共同建设标本室,把标本室作为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之间的桥梁。这让学生既练习了采集技术,又熟悉了树木特性,提高了识别和鉴定能力。在造林课教学中,他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教育林场实习,带头操作,有时还请技术工人现场表演,再让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中,他不仅教人学识和技能,还教学生为人之道,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但非常讲究方法。据学生回忆,一次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待该学生坐定后,他不动声色地把已讲过的内容重复讲了一遍,然后说:“刚才那位同学迟到了,没听到我讲的内容,所以我重复一下,耽误大家时间了。”从那以后,再无学生迟到。
  对于为人和育人,陈嵘孙子陈宏讲过一个小故事:1971年,爷爷去世前,有人写信给爷爷,说是他们那的树得了什么病,需要白桦树叶做药引,希望爷爷能帮着找找。那时爷爷都83岁了,有病在身,行动很不方便。大家说,要不就算了吧,请人帮忙找。但爷爷说不行,人家来找咱们了,起码我们应该帮着问一问,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我扶着爷爷走到附近的邮电局,用公用电话给北京植物园打电话。问那儿有没有白桦树,若有,他说他在中国林科院工作,有工作证,是否可以采一点给人寄去。”
  陈嵘特别爱说两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此教育自家孩子与学生。
编写巨著,结束我国使用外国农林教材历史
陈嵘一生著述等身,共完成《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中国森林史料》等扛鼎之作。在我国林业史上,可以说前无古人。前后修改10多次、再版又再版的巨著《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林学经典名著之一,被国外同行誉为亚洲名著,共150万字,插图1165幅,记载中国树木2550种,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之作。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造林学教学采用的都是外国教材。对此,陈嵘以中国造林树种为基础,吸收并发展国外造林营林学理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造林学,先后出版《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和《造林学特论》,为中国造林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造林学概要》中,陈嵘提出了“天然保育法”,为新中国的“封山育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适合国情的树木分类学,以致无法解决树种混乱问题,严重影响造林等学科的发展。陈嵘编写的1937年出版的《中国树木分类学》,在20世纪30年代为全国所有大学林学系主要教材,林业科研生产重要参考文献,直至20世纪80年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晚年的陈嵘,仍倾力著书立说,《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等专著,对发展中国林业科学、促进林业生产、培养人才,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现任林业所所长张建国说,我们现在开展的森林植物分类,实际上都是陈嵘发端的,他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整个林学研究和林学教育,影响非常深远。巨著的出版,奠定了中国造林学和树木分类学的基石。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是公认的著名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
首倡3.12植树节,发起成立中国林学会
1928年,孙中山逝世3周年。受众人之托,陈嵘向国民政府递交报告,建议将原来定在清明节的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孙中山之忌日,以此纪念中山先生,获批。这也是他多年调研勘查的结果,发现3月12日前后在我国南方植树,成活率高。197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再次明确: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陈嵘非常热心学会工作。1916年,陈嵘等在苏州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1917年召开成立大会,被选为第一届会长。同年,支持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中国近代林业事业奠基人之一凌道扬等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中国林学会的前身),1928年改名为中华林学会,1952年成立中国林学会。自中国林学会成立以来,陈嵘兼任副理事长、代理事长,《林业科学》主编。
附:陈嵘简历
1888年3月2日生于浙江省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现名石龙村)。
1905年到平阳县高等学堂学习。
1906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书院日语速成班学习,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9—1913年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学习。
1913—1915年任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校长。
1915—1922年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
1916年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任中华农学会第一届会长兼总干事长;
1917年支持凌道扬等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
1923—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安诺德树木园,研究树木学,1924年获硕士学位,接着到德国萨克逊林学院进行修一年。
1925—1952年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在此期间1927年参加在印尼举行的第四次泛太平洋科学会议;1946年9月赴台湾考察林业;1952年倡议成立中国林学会,当选为副理事长。
1952—1971年任中央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所)所长。1960年任中国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1962年任第三届副理事长、代理事长。
1971年1月10日北京逝世。
(王建兰/文 资料来源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中国林学会 安吉电视台《林学泰斗•陈嵘》)
图片说明:
上图: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陈嵘先生
中图:中国林科院首任院长张克侠(右四)、陈嵘(左四)、郑万钧(左三)、王恺(左二)、李万新(右三)与木材水解学术会议代表合影
下图:中林所(林业所前身)时期,陈嵘与部分科技工作者合影
中国林科院院办 林业所 林学会 安吉电视台 2018-03-22

关键词 植树节  绿化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